融资风险升温 铜价承压下行

2014-6-9 9:02:07来源:期货日报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6月2日,媒体报道青岛港出现通过重复质押仓储单据获取贸易融资的违规行为,称青岛港在端午节前已经开始专项调查。随后,伴随业内人士对此事的大量关注与后续信息的逐步披露,青岛港金属融资违规事件持续发酵,令铜市场响起惊雷。

此次事件成为导火索,促使全球贸易商和银行对自身在此事中的风险敞口进行核查,中国银行收紧信用证开立,渣打银行直接叫停针对部分中国新客户的金属融资业务等消息陆续传出。因为大宗商品融资已成为中国影子银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各方均在持续密切关注此事对未来铜贸易融资命运的影响,以及其对铜市场的影响。

显而易见,青岛港金属融资违规事件在市场参与者中制造了恐慌情绪,从而对市场信心造成打击,引发了近日铜价的下跌。但除了对市场情绪的影响外,本次事件或将对铜市场未来走向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

首先,铜融资规模的缩小或业务的中断,或将导致曾一度被融资锁定的库存遭“解锁”,库存释放将显著增加铜供应。以精炼铜作为抵押品进行融资是当前国内许多企业获得低成本融资的重要渠道,倘若对本次事件的进一步调查证实了中国确实存在大量的仓单欺诈行为,银行的信贷紧缩将引发一系列的违约连锁反应。部分企业将因无法对铜融资进行展期而不得不将一度用于融资的库存解除锁定,并在市场上抛售库存以获取现金。金属融资的解除将导致市场出现抛压,大规模的隐性库存或将因此涌入市场,造成铜供应增加,从而令铜价承压。

其次,此次事件的进一步发酵或将波及铜进口融资需求,从而对全球铜市平衡带来更深远的影响。铜金融属性在金融危机后对铜价产生显著的支撑作用。精铜价格能长期高于其生产成本,旺盛的铜融资需求功不可没。若本次事件令银行对信用证的开立进一步收紧,将导致铜进口融资规模下滑,甚至此类业务的终结,那样,铜融资需求将遭受重击,铜价亦会受到拖累。

事实上,在此次事件前,因监管层加强融资贸易监管的决心坚定,银行信用证开立的要求已经变得更严格,尤其是中小型贸易商开信用证的难度大幅上升。此次事件后,审查更严格、开证更困难是大概率事件。不过,短期来看,这一变化对铜市还有另一层影响:短期内精铜进口将受到抑制,从而减少国内铜市场的现货供应,或将推高国内的现货升水并将沪伦铜比价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综合而言,短期来看,青岛港金属融资违规事件打击市场信心,从市场氛围上对铜价施加下行压力,但因精铜进口受拖累,国内现货有望趋紧,从而造成铜市内强外弱的局面。中长期来看,本次事件引发的信贷收紧有可能成为融资锁定库存流出的导火索,并对铜融资需求造成打压。

这种中长期影响的形成将是渐进式的发散行为而非瞬间激进的爆发,并且其严重程度与监管层和银行对此事的处理方式与态度密切相关:若此事经调查被判定为个别案例,银行信贷不因此全面收紧的话,其冲击将逐步被市场消化;但若仓单重复质押被证实为广泛存在的违规操作的话,银行对贸易融资的严格审查与授信收缩将在未来持续发酵,并对铜贸易融资、铜市场供需平衡与铜价造成深远的影响。

 

(关键字:融资 铜价)

(责任编辑:01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