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乙烯长期牛市或结束

2013-11-19 9:08:00来源:中国行业研究网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今年7月苯乙烯价格创下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新高,达到13800元(吨价,下同)。正当业内专家普遍乐观地认为行情还将进一步上扬时,市场却开始第一波下跌,最低探到12600元。随后在国内外多家苯乙烯装置停产检修导致市场供应偏紧的消息刺激下,苯乙烯价格又开始反弹走牛,但这次只摸高到13500元,就掉头向下。截至11月8日,苯乙烯市场价格为12100元,跌幅高达12.3%。而这次下跌的“罪魁祸首”非原油莫属了,因为在此期间,国际原油(WTI)价格跌幅超过15%。市场人士普遍认为,这预示着苯乙烯牛市或已结束。

从上游成本来看,苯乙烯的原料为苯和乙烯,两者主要都来自于石油(原油),原油价格的波动直接影响着苯乙烯的生产成本。近年来随着全球页岩气革命的兴起,原油头号上游资源的地位开始受到冲击,供应似乎显得不那么“紧张”,目前价格已经有效跌破100美元/桶整数大关,如不能重返并站稳,那么苯乙烯的价格也难以走强,当然如继续下跌,原油在80美元/桶的位置有强大的支撑,中短期内也很难跌破,这也基本上确立了苯乙烯的底部区间。

从下游需求来看,今年以来,国内大宗化工产品整体表现不佳,中国化工产品价格指数(CCPI)趺幅接近10%,而苯乙烯是为数不多表现比较强势的品种之一,主要原因是其下游需求发生了变化。国内苯乙烯有近60%用于生产聚苯乙烯,特别是可发性聚苯乙烯(EPS)。随着EPS在建筑外保温材料领域重新占有一席之地以及14年来一直禁产禁用被称为“白色污染”的一次性发泡餐具从今年5月起解禁,业内人士对苯乙烯市场的走势开始乐观。但长远来看,上述所说的EPS利好仅是一次性的,其所带来的需求增长不宜无限放大,因EPS还会面临其他‘新材料的竞争。总体来看,苯乙烯下游需求年均增长率如能保持8%已实属不易。

据化工在线2012年年底的统计数据,苯乙烯全球产能大约3400万吨/年,而中国内地的产能600万吨/年,产量不及500万吨/年。

虽然国内苯乙烯产能和产量都在逐年增加,如今年下半年以来,江苏新浦化学(泰兴)的32万吨/年装置、中国石化长炼12万吨/年装置和湛江东兴的6万吨/年装置相继投入运营。明年阿贝尔(江苏)的50万吨/年苯乙烯装置预期也将投入运行,但仍无法满足国内的市场需求,因此近几年我国苯乙烯进口数量每年基本上都维持在350万吨左右。由于国内不少苯乙烯生产企业都有其配套的下游装置,因此市场上苯乙烯价格基本上由港口进口价格决定。同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直在升值的通道内运行,进口的成本会更低,进口货仍将长期主导市场价格的话语权。

在此背景下,市场分析,虽然国内苯乙烯仍供不应求,但其价格却将跟随国际走势,或结束持续多年的牛市行情。专家分析,若原油价格不出现暴跌(低于80美元/桶)或暴涨(超过120美元/桶)的极端情况,国内苯乙烯价格将长期在一定区间内波动,预计为10000~13000元。短期看,在12000元今年低点处会有一定支撑,但中长期看,原油价格已经在下降通道内运行,12000元可能只是暂时支撑,向上突破也许只能是“一厢情愿”了。

(关键字:苯乙烯 产能)

(责任编辑:01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