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市场步入“40后”时代 交易所不再稳坐“钓鱼台”

2013-10-22 9:22:17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10月18日,铁矿石期货上市当天,证监会宣布粳稻、晚粳稻、胶合板、纤维板四个新期货品种获批开展交易。自此,国内期货市场正式步入“40后”时代。

2008年到2012年,国内共新上市了13个商品期货品种。而从今年4月算起,短短半年间就已经上市焦煤、国债、动力煤、石油沥青、铁矿石5个品种,使得现存上市品种达到36个之多,加上近日获批面世的鸡蛋期货和4个新品种,今年年终期货品种数量将达到41个。

事实上,正在研发中的期货品种数量远远超乎人们的想象。根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当前已经公开的未上市期货品种数量就已经有数十个,包括肉鸡、生猪、棉纱等。

期货品种数量并不是关键,重量级品种的接踵上市,说明期货作为服务国民经济的风险管理工具日益受到市场和决策层的重视,期交所的错位竞争及旧格局的瓦解则日益临近。

“坏孩子”重生

国内期货市场曾经是个“坏孩子”。

“国内期货市场至今在金融领域没有理直气壮的一席之地,社会公众形象不佳,主要应该归咎于多年的市场恶性操纵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不良反应。”著名期货投资者青泽在其回忆录《十年一梦》中总结道,“国债期货、胶合板、红小豆、绿豆等一次一次地出事,使中国期货市场背上了不可承受之重。很多年来,在政府高层眼里,期货一直是个令人头痛的孩子。”

而2013年国债期货与胶合板期货的“复活”,象征意义十分强烈。

事实上,当人们开始知道“327事件”中的“327”并非一个日期而是国债代号时,当“老期货”们开始向人们讲述在那场对决中一败涂地的万国证券和管金生时,冷寂多年的期货市场就已经重新回到中国经济的中心舞台了。

从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的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到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热点项目,期货行业在2013年几乎没有缺席中国经济最前沿、最紧迫的议题,行业的急速扩张亦如期而至。

今年前9月,国内期货市场累计成交15.93亿手,超过去年全年的交易量14.5亿手;成交金额高达206.4万亿元。而仅仅在五年前,整个市场也只有13亿手成交量和72万亿元的成交额。

受益于急速扩张的市场,期货公司行业亦从2011年以来全行业收缩的寒冬之中复苏,根据中国期货业协会数据,全国160家期货公司2012年实现净利润35.77亿元,较2011年的12.4亿元快速增长了199.68%。

而在上一次“治理整顿”中硕果仅存的三大商品期货交易所,则随着中国经济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在世界范围内夺得了数个重要高地。大连商品交易所已经是全球第二大农产品(000061,股吧)期货市场,全球最大的油脂、塑料期货市场和唯一的焦炭期货市场;上海期货交易所铜期货价格成为世界铜市场三大定价中心权威报价之一。

尽管如此,期货市场的恢复发展亦刚刚走上正轨,与其他世界经济大国的差距仍十分巨大。

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指出,中国证券市场的三大失衡表现为“股市债市失衡,场内场外失衡,期货现货失衡”。国内期货行业起步较晚,目前仍以商品期货为主,海外市场交易量占比较高的金融期货仅有一只股指期货。2012年国内期货市场交易量为14.5亿手,仅占美国的20%左右。

“40后”时代

十年前,中国期货市场还是“一豆独大”,大商所的大豆期货竟一度占据整个市场70%的交易量。

而今年期货市场的复苏,最明显的例证就是期货品种的加速上市。

一方面,关乎国家基础工业的上游产品陆续推出,以动力煤、铁矿石期货为代表;另外一方面,人们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商品亦获上市,如鸡蛋、胶合板等等。期货品种创新正在国民经济的纵深和广度上都有显著的延伸。

“最近新上市的期货品种实在太多,以至于我们难以迅速跟上节奏。”申银万国期货研究所人士告诉记者。

事实上,正在研发中的期货品种数量远远超乎人们的想象。

根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当前已经公开的未上市期货品种数量就已经有数十个,包括肉鸡、生猪、棉纱、马铃薯、粳稻、晚粳稻、生丝、干茧、花生、花生油、木材纤维板、木材胶合板、聚丙烯、化肥、尿素、乙二醇、短纤、铁合金、热轧卷板、合成橡胶、原油、燃气、天然气等等。

除此之外,商品指数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也在加速研发之中。

郑州商品交易所正在研发商品价格指数期货、商品价差期货、商品波动率期货;大连商品交易所的大豆期权、农产品期权、农产品指数、木材指数期货、煤炭价格指数期货亦在紧锣密鼓的准备之中;上海期货交易所的有色金属指数、期权、铜期权、铁矿石指数期货仍处于研究设计阶段;中金所的股指期权早已在仿真之中。

尽管今年年底期货市场有望进入41只品种的时代,但与世界水平相比,中国在衍生品领域仍然有着巨大的追赶空间。

“从投资学的角度来看,我们现在可以进行配置的金融工具还是太少。从前我们只有股票,没有指数;有了指数以后,我们还没有期权,这样就不能完全满足对冲风险的需求。”申银万国智富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闫淦智向记者表示,“但幸运的是,我们赶上了中国金融衍生品大发展的时代。”

虽然中国的金融衍生品市场仍处于相对初级的阶段,但其爆发出的潜力已经令先行者感到大吃一惊。

“在美国,一个期货新品种的成熟需要3-5年,所以我建议中国朋友不要只看上市后几个月的表现。”世界利率期货之父RichardL.Sandor近日做客中金所时指出,“以国债期货为例,我们在1975年推动这个品种上市的时候,第一天的成交只有区区140手,远远低于你们的数万手。在这个品种上,中国政府和交易所的通力合作,表现很出色。”

竞争扑面而来

“现在中国市场的情况,类似美国的1975年。美国期货公司在手续费价格限制打破以后,行业发生了巨变。”闫淦智表示,“一批在金融衍生品领域见长的期货公司脱颖而出。”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一观点在不少老总中取得了共鸣,“衍生品专家”这一关键词不绝于耳。某券商系背景期货公司老总更是直言,未来他所执掌的期货公司可能就会退回到股东背景中去,成为券商的衍生品部门。事实上,高盛等海外投行在衍生品领域的收入超过总收入的50%,这一前景便是这些公司未来的目标。

除此之外,另外一种“小而美”的模式亦吸引了不少近年来赴欧美考察的高管的目光。

“有的公司专注于农产品领域,为全球客户设计套保方案;有的专门从事经纪业务,除做市商业务外从不试图自营;有的CTA(商品基金)只有员工几十名,管理资产近20亿美金。”某期货公司老总向记者表示,“我们已经远远地看到一个高度发达、高度分工的期货行业,当前160余家业务雷同苦苦挣扎的期货公司必将发生重大改变。”

从净资产来看,美国专业期货公司新际公司(Newedge)2011年的净利润和净资产分别达到2.69亿元和97.1亿元,相当于中国期货业龙头永安期货和中国国际期货(博客,微博)的利润总和,而净资产亦是这两家公司总和的4倍左右,差距明显。

更为重要的是,长期稳坐钓鱼台的交易所们将会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挑战。

一方面,交易所之间“井水不犯河水”的局面已经悄然打破,几个交易所争夺同一个品种的现象已经时有发生,而同一产业链内的多个品种分属不同交易所的局面亦已形成。

另外一方面,中国期货交易所已经担负起向世界推销“中国价格”的重任,无论是大商所的铁矿石期货,还是上海期货交易所的原油期货,其影响都远远超越国界,对交易所早已熟悉的操作模式冲击很大。

大连商品交易所理事长近日就表示,铁矿石期货的上市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作为一个国际化程度相当高的大宗商品,大商所铁矿石期货能否为业界和产业认可,为国际贸易企业认可,将包括对大商所多年形成的一些交易制度、风险控制办法的改变,面临的创新挑战是极其艰巨的。


 

(关键字:铁矿石期货 期货品种 国内期货市场)

(责任编辑:00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