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曝钢贸企业融资担保黑幕

2013-8-9 8:46:58来源:法制日报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自去年以来在上海、苏南、苏中相关城市接连出现的钢贸企业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已让不少国有商业银行受到牵连,并引起了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而案件所暴露出的标的额巨大、业主弃企逃债发生连锁法律纠纷,以及涉案企业涉嫌贷款诈骗高利贷等违法犯罪——这些“民刑交织”的特点,让法院在审理和执行中都遭遇了巨大困难。而从如何避免类似经济和社会稳定风险发生的角度看,加强产业布局规划、审批、监管等源头治理,显得尤为迫切。

7月22日上午,江苏华联担保有限公司与常州荣轩金属材料有限公司及林兆辉等四自然人的担保责任追偿权纠纷一案的二审,在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第六法庭公开开庭审理。记者在现场旁听及事后调查采访了解到,该案表面上是一起担保纠纷案件,但背后却直接反映出了目前国内各城市出现的大型市场商城集中上马、盲目膨胀式发展过程中,金融服务和监管尚不健全的问题。

“挂羊头卖狗肉”骗贷?

记者来到位于常州市天宁区中吴大道的常州马良钢材现货交易市场有限公司。曾经车水马龙的市场,如今已经人去楼空,一片狼藉,只有街边和市场进门右侧一排破败门面房上的数个尚未拆卸走的店招牌,让人可以猜测到这里曾经是一处繁忙的钢贸市场。

“这里已经拆迁了,马良钢贸市场好像关闭了,好几个月前不少店主搬迁到前面不远处的万都金属城了。”留守看门的两个门卫没说上几句话,就关上门,跨上电动车匆匆离去。

循着一处墙上留下的小告示,记者拨通了一家公司的新址电话。“市场早被拆了,管理人员你们找不到的,听说阮老板欠了600万跑了。”对方生硬地回答。

而就在不到两年前,在这家钢贸市场公司总经理林圣州的安排下,兴业银行武进支行给了市场中的一家普通企业常州荣轩金属材料公司1000万元额度授信,而这笔贷款,则成了到法院对簿公堂的导火索。

2011年12月1日,常州荣轩公司与无锡万企钢铁有限公司签订了一份《工矿产品购销合同》,合同显示购销2400吨螺纹钢,总金额达1044万元。为了取得兴业银行商业贷款,常州华联担保有限公司向银行进行担保,荣轩公司与华联担保签订了《借款担保协议书》。“担保公司出具了手续,工商资料、验资报告、企业章程等都符合要求,又提供了经信局出具的担保公司资质认可书,加上有林兆辉这样有实力的企业老板签订了反担保合同,我们发放这笔贷款并没有错。”兴业银行企业金融部经理张玉才向《法制日报》记者解释说。

据常州市中院一审审理期间查明,2011年12月6日,荣轩公司根据与兴业银行的合同,以出票人名义开出了一张1000万元承兑汇票,收票人是无锡万企,后经多次背书转让,2012年5月29日银行向持票人履行了付款义务。6月6日贷款到期,在银行的催讨下,华联担保公司于6月7日向银行支付了扣除保证金后的实际借款491.89万元。

但据后来查明的事实,荣轩公司并没有实际与无锡万企钢铁发生真实的钢材交易,而是在多方预谋下,“挂羊头卖狗肉”地将银行指定用途的贷款,用于市场管理公司和担保公司经营资金的需要,并在银行贷款到期后不是由借款人荣轩公司还贷,而是由担保公司还贷,暴露了担保公司涉嫌利用金融监管漏洞骗取贷款的问题。

在荣轩公司法定代表人林兆炳给常州市公安局天宁分局的一封举报信中,林兆炳指控被举报人华联担保公司、林圣州诈骗,并反映了贷款资金流向:2011年12月6日,华联担保公司将630万元打入了“撮合”贷款事宜的钢贸市场总经理林圣州的个人账户上,并于同一天再转入荣轩公司法定代表人林兆炳的个人账户上,之后,按照担保公司要求,林兆炳又先后分5次将款项转出,分别是华联担保公司53万元、华联担保公司法定代表人阮王辉的一家建材经营部50.6万元、以及分两笔转入荣轩公司位于银行的保证金账户共计500.6万元,除去14万余元市场管理费外的11.6875万元则作为林兆炳的“帮忙费”留在账户中。收到保证金的银行此后才开具了1000万元承兑汇票发放贷款。担保公司自己向银行缴纳高达500万元的保证金,在银行授信融资中,十分罕见。

林圣州2011年12月6日亲笔出具的《借款情况说明》,则毫不掩饰地写道:“从兴业银行贷款500万(扣除保证金的实际到款数),是本人借来为市场跟担保垫付以上所欠款项。”同时,林圣州还答应“荣轩公司在还款时间由本人跟市场、担保公司结算偿还这笔贷款”。

2012年9月7日,常州市公安局天宁分局对林兆炳、林圣州以涉嫌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据案立案侦查。林兆炳不久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而林圣州则潜逃在外,被公安机关网上追逃。

关联公司混乱让人诧异

种种证据都显示这笔贷款涉嫌骗贷,实际使用人林圣州出逃,涉案的华联担保公司在偿还银行贷款后,却于2012年6月向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要求常州荣轩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支付代偿款,并追究林兆辉等四自然人共同承担清偿责任。

常州市中院一审认定,该案所涉的银行承兑合同、担保协议、反担保承诺书“均合法有效”,直接判决支持了原告华联担保公司诉讼请求。林兆辉等3人对判决不服,向江苏省高院提起上诉。

江苏省高院庭审期间,上诉人林兆辉的代理律师姜佳志详细列举了涉案企业人员的关联关系,“混乱”得让人诧异:林圣州不仅是常州马良钢材现货交易市场总经理,还是出资达500万元的华联担保公司股东、董事,又是参与涉嫌伪造骗贷购销合同一方、无锡万企法定代表人郑翠萍的丈夫,郑翠萍也同时是华联担保公司股东、董事;而出资达2300万元的华联担保公司法定代表人的阮王辉,实际上就是常州马良钢材现货交易市场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这些情况有些看似与案件无关,却都应当在判决时慎重考虑。”律师姜佳志说。

张玉才说:“阮王辉自己是市场的法定代表人,又是担保公司法定代表人,左口袋掏到了右口袋,担保公司实质上是皮包公司。”

《法制日报》记者在采访期间,兴业银行负责经办该笔贷款的张玉才承认了曾在林圣州的带领下,专程到上海嘉定查看反担保人林兆辉的资产情况,但却疏于对直接借款人和担保人的资信实力的调查、监管。“目前银行没有能力监控贷款实际使用流向,银行征信体系也不健全,很单一不好用。”张玉才说,只要符合银监会所规定的形式要件,手续齐全,且有担保托底,而且这笔钱最后担保公司是归还的,银行就没有啥责任。

不少担保公司就是皮包公司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担保公司审批监管权并不在银监会,而是在地方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一些县区乡镇为了招商引资需要,对担保公司成立中的“乱象”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致使不少市场成立的担保公司缺乏有效监管,“皮包公司”都能联手套出巨额资金,给金融秩序安全埋下隐患。

“华联担保公司注册资本有1亿元,但可以依照规定放大到10亿元来使用,我们调查过他们在常州一家银行账户上有1亿元资金,所以给他们做了,但后来我们却听说,这家银行给他们授信8000万元,至今大部分没有追回。”张玉才透露说,马良钢贸市场本身无资产,阮王辉既是市场法定代表人,又是担保公司法定代表人,“空手套白狼”,回想起来兴业银行可能是“小头”,还了我们的钱,为的是“钓大鱼”。

“钢贸市场投资者及其下属担保公司、贷款商户‘三位一体’套取银行信贷的模式,去年以来就受到银监会、金融稳定工作协调小组等高度关注,有关部门已经采取各种限制措施堵住审查不严的源头。”一位银行业资深人士认为,钢贸金融系列案件频发,还暴露出了银行发放贷款后对款项真实用途缺乏警示、监管,对担保公司乱象导致的金融风险缺乏有效预警和防范。

记者了解到,因房地产投资旺盛等原因,仅在江苏省内各市的钢贸市场一度高达1000多家,商户超过2万户。但在去年年中迎来借款偿还高峰期后,仅2012年以来无锡市发生的钢贸案件就不低于400起,其中大部分都牵涉骗贷等刑事案件。在扬州市邗江区法院,今年前四个月受理的涉钢贸企业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就有21件,其中不乏涉案标的过亿元案件。


 

(关键字:钢贸企业 金融借款 贷款诈骗 高利贷)

(责任编辑:00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