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三度提及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长三角率先探索

2013-4-2 11:00:17来源:网络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上海调研期间,新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第三度提及了“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命题。

3月27~29日,李克强一行来到江苏、上海,在调研考察的基础上,李克强随后在上海召开的两场座谈会上强调:“我们要用开放促进改革,要以勇气和智慧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此前在3月17日的总理记者招待会上,李克强首次提出“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概念,并引发关注。3月25日,在与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3年会的境外代表座谈时,李克强再次提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李克强希望长三角区域发挥基础雄厚、区位独特的优势,在改革开放上大胆探索、先行先试,既走在率先发展的前列,又作出率先升级的表率。

经济升级版

李克强说,这次调研反映长三角经济形势总体平稳。但要看到,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仍然错综复杂,积极因素和隐忧并存。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这对稳增长、增后劲具有双重作用,是现代化必由之路。没有这种积极主动的“升级”,发展也难以稳住、更难持续。

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2~2013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中国的排名在经过数年稳定上升后,2012年下降了三个位次,排行第29位。国务院研究室综合经济司副司长范必称,中国经济再不安装升级版,何以提高竞争力?

范必表示,中国主要靠廉价劳动力投入、大量资源消耗和大规模投资实现高速增长。打造经济升级版,应当改变对传统经济增长动力的过度依赖。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阶段,迈向创新驱动阶段;从过度依赖人口红利、土地红利,转向依靠改革来形成制度红利。

3月29日下午,上海市委举行常委扩大会,上海市委书记韩正指出,上海要当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科学发展的先行者,为中国经济升级版起到示范作用,必须大胆探索,通过扩大开放、创新开放的形式来促进改革,形成深化改革的倒逼机制。上海要以改革创新推动转型发展,在这方面上海没有退路,各区县、各部门要结合各自实际探索创新,市委、市政府支持各区县、各部门大胆试大胆闯。

上海创新驱动

上海一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锋”。借改革之力,1992年~2007年,上海经济连续保持16年的两位数增长。

但在经历了多年的快速发展后,上海率先进入转型的关键期和攻坚期。2008年,上海GDP增速为9.7%,17年来首次跌入个位数。2009年为8.2%,为1992年来的历史最低,2011年继续放缓至8.2%,为全国倒数第二。2012年上海GDP增速7.5%,全国倒数第一。

在这个过程中,“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思路逐渐清晰,并成为上海落实“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

3月15日,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对外发布了“2013年度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研究重点课题”,其中包括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上海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的政策设计研究、“营改增”行业扩围深化研究等,都是转型时期的上海迫切需要得到答案的难点、热点问题。

今年征集汇总的选题近300项,经过多轮专家筛选,整合成20项选题,分别报请市政府8位副市长审定并根据他们的分管工作提出重点关注的选题。在此基础上形成最终的课题选题方案,报请上海市市长杨雄最后审定批准。

有知情人士称,今年发布的课题,上海市领导特别关心。“往年上报给副市长的课题,他们很多就是看看就通过了。这次选题中,副市长提出增加了很多选题。这次根据他们要求做出调整。”

用权力减法换市场活力加法

李克强在座谈时指出,稳定经济大势,既要发挥宏观政策的作用,更要依靠改革促进转型,激发社会、企业、个人的活力和创造力。要抓紧清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障碍、取消不合理的政策和制度规定,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使他们在更公平公正的环境中参与竞争。特别是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向市场放权、为企业松绑,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

近段时间以来,上海各级官员频繁提及改革,且在表述上将改革的重要性提到了一个更高的位置。韩正在《求是》杂志上发表文章,称“上海已经到了没有改革创新就不能前进的阶段”。

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改革处处长钱智曾表示,当前上海改革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政府与市场和社会的边界没有完全厘清。在经济领域,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基础性作用不能充分发挥,企业家精神和民营经济的发展受到了较大的限制。社会领域中,政府、企业和社会的责任界定不明确,政府在社会发展中功能的缺位和越位并存。尤其是新兴领域,政府总是冲在前面。

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周振华称,投资体制改革是一个牛鼻子,因为这里聚焦了政府和企业的关系。

上海市监察局副局长花蓓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政府管理方面的改革创新,一个很大的突破口就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据记者了解,一个有关改革创新的决定今年或将进入上海人大的立法程序,且是一个“有内容”而非“喊口号”的决定,以推动下一步的改革进程。

李克强在江苏上海考察时强调

以扩大开放释放改革红利 以农业现代化支撑新型城镇化

27日至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先后到江苏、上海考察。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在国家发展全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李克强每到一处,都深入了解情况,听取意见。他说,持续发展经济,要突出重点,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固本强基,有序释放城镇化的内需潜力;在扩大开放中增强竞争动力和压力,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

李克强高度重视农业发展与改革。他来到常熟市田娘家庭农场,走进田间察看麦苗长势,详细询问家庭农场运营情况。他说,春耕农时不可误,粮足天下安,要抓紧落实好各项支农措施。听到大家反映,通过土地规范流转,小块地变成了大块地,大机械派上了用场,产量和收入都上去了,李克强高兴地说,通过股份合作、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等多种形式发展现代农业是大方向,长三角一带是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在人多地少的地方探索经验,会有全局意义。要因地制宜,尊重农民意愿,保护农民权益。适度规模经营可以提高土地、劳动力效率,更好更多地提供农产品(000061),对新型城镇化会形成有力支撑。

在江阴市新桥镇,李克强考察了小城镇规划和建设,与围拢来的群众交谈,询问他们户籍、就业、住房等情况。得知他们进城变成新市民,生活比过去更好了,李克强欣慰地说,小城镇能够就地就近聚集人口、吸纳就业,是统筹城乡的重要关节点,要在优化布局中打造更多有活力的小城镇。李克强来到海澜集团,这家企业吸纳了当地一半的就业人口。考察中,李克强说,城镇化要有产业作支撑,实现产城结合。进城的农民有就业能创业,生活就会安稳,城镇化就能走得更扎实。

外高桥(600648)保税区是全国首个也是最大的保税区。考察时,李克强勉励上海港发挥长江黄金水道龙头的作用,辐射带动沿江港口和中上游腹地发展。他鼓励支持上海积极探索,在综合保税区基础上,研究如何试点先行,建立自贸区试验区,积累经验,推动完善开放型经济的体制机制。

李克强还考察了药明康德公司,并现场召开部分企业座谈会。他说,我国改革开放的一大特点,就是改革与开放相伴随,在一定程度上是开放促改革,现在看这方面仍有很大的空间和潜力。要以进一步扩大开放推动观念和体制创新,形成开放新格局。李克强强调,我们要立足内需,面向世界,深耕亚太,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运营中心来华落户,推进新一轮对外开放。引进来要放宽领域特别是服务业领域,走出去要注重形成研发、品牌、营销相结合的综合优势,在扩大开放中拓展发展空间,用倒逼机制推动转型升级。

考察中,李克强充分肯定江苏、上海取得的成就,希望发挥优势、砥砺奋进,在改革开放和转型发展中继续走在前列。

韩正陪同在沪考察。杨晶陪同考察。

(关键字:李克强 上海调研 中国经济 中国经济升级版)

(责任编辑:00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