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万台!发动机总销量登顶全球第一!这是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潍柴集团刚刚创造的世界纪录。
在海外欧美同类企业收入、利润分别下降2%和89%的背景下,这家企业依然保持了收入、利润同比增长15%的逆市飘红,最终书写了新的历史。12月28日,在地处山东潍坊总部的生产车间里,身着蓝色工装的潍柴人用一场简单的仪式,纪念这一标志性时刻。
很多人并不知道,在中国市场上,潍柴发动机的价格高于欧美主要竞争对手10%,市场占有率却仍然领先。
这拒绝拼价格的底气,源自对核心技术的掌控。
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较晚,尤其在三大件领域缺乏技术积累。而在破解了高效燃烧、低传热、高可靠性、低摩擦损耗、低污染物排放、智能控制等难题之后,今年9月,潍柴发布了全球首款热效率突破50%的商业化发动机。“这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成就。”世界500强、博世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沃尔克马尔·邓纳尔认为,“这是柴油机发展史上的历史性突破,树立了全球柴油机热效率的新标杆。”
对于整车、整机而言,发动机并不是独立存在的,需要一整套系统的通力配合才能发挥出更大的效力。比如,潍柴发动机协同林德液压,强强联合,赋予了发动机独一无二的匹配优势,实现油耗低于竞品15%以上,噪音降低2分贝的整体性能提升,实现1+1>2的协同效应。
科技创新不仅是一个企业的立身之本,更是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纵横捭阖的制胜之道。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支撑,摆在各项规划任务的首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提出了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等八大重点任务。
国内第一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大功率蓝擎发动机、国内第一台大功率缸内直喷天然气发动机、国内第一套自主ECU电控系统……在一个个“中国第一”背后,是潍柴“心无旁骛攻主业”的坚持。
潍柴集团董事长谭旭光向科技日报记者表示,潍柴深耕内燃机行业70余年,在柴油机的制造和研发领域底蕴深厚,10年累计研发投入超过300亿元,聚集全球高端人才,不断对关键核心技术发起攻关,打造出“自主创新+开放创新+工匠创新+基础研究创新”四位一体的科技创新体系,推动实现了商用车动力总成、CVT动力总成、液压动力总成核心技术的突破,补齐了中国在这三大领域的核心技术短板。
“当行业竞争日益激烈时,产品实力的比拼就变得越发关键。我们也卖过其他品牌的产品,结果卖不动。”在内蒙古中城建设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的高乐看来,市场是最好的“试金石”,产品好不好,销量提供了最直观的答案。
用户的现身说法,道出了在疫情冲击下,潍柴逆势而上,赢得市场先机的秘密。
环顾全球,汽车电动化似乎已成大势所趋。
而在潍柴的科技版图里,除了传统柴油发动机,像高端大缸径发动机、燃料电池、控制策略、智能网联等也已“崭露头角”,并掌控了相关核心技术,筑起了科技“护城河”。尤其是在新能源领域,他们整合全球资源,构筑起“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为一体的新能源动力总成,为赢得未来储备了实力。
将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让潍柴走向未来有了充足信心。
潍柴明年目标150万台!燃气、燃油一起抓这些动力新品将上市
“2020年潍柴重卡动力全年销量预计超过50万台。”
11月30日,在西安举行的山东重工·潍柴动力2021年商务大会重型车动力分会上,潍柴重型车动力销售公司总经理李鹏程如是说道。面对全球疫情肆虐,国内外经济前景不明朗的大格局下,潍柴发挥行业龙头应有的“定海神针”作用,不仅市场销量节节攀高,还积极研发投入扩大自身产品矩阵,并创造性地实现了热效率突破50%商业化柴油机突破。
回望即将过去的2020,高光表现的背后有多少潍柴对高品质与以客户为中心的坚守,展望未来的内燃机及商用车市场,潍柴又将如何应对更加复杂的市场环境,2021潍柴商务大会给出了解答。
市占率进一步提升实现内燃机技术重大突破
9月16日,对于潍柴乃至全球内燃机市场而言,应当是具有标志意义的时间点——全球首款热效率突破50%的商业化商用车柴油机正式发布。更高的热效率意味着更充分的能量转化,不仅动力输出得以提升,还将为用户减少8%的燃油消耗,增加运营收益。
值得强调的是,这款满足国六b排放标准,可输出2600N·m扭矩412kW最大功率的动力猛兽运用了潍柴五大关键性技术(协同燃烧技术、协调设计技术、排气能量分配技术、分区润滑技术、WISE控制技术),可实现可靠性、热效率等多方面性能的全面提升。
“按照目前国内重型柴油机市场700万辆市场保有量计算,若替换成新型发动机可每年节约燃油大概33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495万吨。”会上,潍柴动力发动机研究院庞斌博士做了详细解读。
然而,太过耀眼的光环容易让人们忽视今年以来潍柴已经取得的市场成绩,据介绍,2020年潍柴产销各类发动机将再创近年新高。努力与回报成正比,而潍柴在重卡细分市场的优秀表现,一方面得益于高层针对近年商用车市场走向的提前预判、谋划;另一方面,则受益于WP8、WP10.5H、N系列等产品陆续投放市场所受到的广泛认可。
精准施策、科学防控,持续研发、不断推新。如何应对疫情带来的挑战,潍柴以实际行动为行业树立了标杆,而面对新环境新市场下的新需求,潍柴表示2021年将会有更多的新品投放市场。
多款新品明年上市燃油燃气市场两手抓
产品是企业发展的基石。
无论是潍柴提出的2025年前收入达到1000亿美元,或是2030年收入达到1万亿人民币,潍柴动力的产品表现尤为重要。在国六升级排放即将全面实施之际,新能源诉求愈发高涨的大环境下,潍柴将充分发挥‘N+H+M’全系列产品平台优势,围绕各细分市场为广大客户打造更多爆款产品。
具体来看,巩固优势市场、开拓增量市场是潍柴下一阶段的重点目标。据信息显示,2020年潍柴向市场共推出6个系列11款机型(WP4.1/WP4.6N、WP7/WP8、WP9H/10H/10.5H、WP12/WP13、WP10HNG、WP13NG),2021年国六产品矩阵将进一步扩充至9个系列15款机型,不仅包括柴油发动机,对于市场呼声很高且更具经济价值的燃气机型,潍柴将在WP13NG的基础上向上向下增加机型以满足不同细分市场需求。
比如,针对牵引车市场,WP10.5HNG机型则侧重于4×2港口牵引车以及6×4中短途运输市场。柴油机方面,WP4.6N机型有助于补充4×2港口牵引车对于不同排量的需求。除此之外,在自卸车、载货车、专用车等细分市场,各款机型将全面发力,满足各细分市场对于燃油燃气动力的需求。
在排放升级、动力形式多样化的发展机遇期,潍柴国六产品率先完成了从2L到15L全平台柴油机及气体机的布局,针对牵引、自卸、载货、专用等不同市场需求,潍柴打造了多款面向细分领域的爆款动力,从动力、可靠性、经济性等多方面保障用户的使用及效益提升。打市场靠的是产品,而潍柴全系列的国六产品矩阵为其提供了充足的“弹药”。
加强服务保障搭建更加完善的服务体系
商用车市场,产品是好坏决定了企业能否获得用户认可,而服务的优劣则决定了企业能够走多远。
潍柴自2012年成立呼叫中心以来,建立了15分钟内响应、30分钟内出发、2小时内到位、24小时内回访的服务工作模式。但对于以“客户满意是我们的宗旨”的潍柴而言,这还不够,2021年潍柴还将从多角度着手进一步提升服务保障,为客户提供更高标准的服务。
潍柴后市场业务公司副总经理李士峰介绍,“目前,潍柴有7000余家服务网络遍布全国各地,服务半径可达50公里,已建成中心库85家,针对三包订单24h发运及时率超过98.96%。”
潍柴拥有的庞大的后市场备件规模与密集的渠道网络,充分保证了用户享受服务的及时性。除了硬件方面的要求,在重点维修服务监控指标方面,潍柴同样提高了标准。“比如,2小时到位率要由70%提高到89%,24小时完工率由95%提高至97%,一次维修成功率要由98.5%提升至98.7%。”李士峰说道。
需要指出的是,国六产品的技术复杂性,新增故障模式、客户使用保养规范等,成为了新的行业挑战。在呼叫中心完成8大功能(派工可视化、智多星信息回传、服务车、国六服务能力辨识、响应率提升50%、智能外呼、工单提醒、客户关怀提升)提升的同时,针对此类情况,潍柴提出了三大政策保障,一是后处理相关零部件(排温传感器等)严格按排放质保件三包期执行,其余零部件仍然按国五执行;二是通过保养(免费更换机油、机滤等)+培训(免费用车培训、国六发动机使用注意事项培训)+工时增加(首保工时增加、关闭率激励)+点检(免费享受发动机及后处理零部件点检)等措施;三是TCO托管模式,实现全生命周期的价值维护。
为了更好的服务用户,结合互联网及大数据带来的便利,潍柴未来还将推动售后体系的数字化转型,在规范前端系统信息,服务运行指标预警以及用户最关心的预见式服务支持(故障诊断、尿素消耗、尿素泵保养、维护提醒)等方面提供支持。未来,用户也可以通过电话、APP、微信、行车伴侣终端等多种形式与潍柴服务保障团队建立沟通渠道,表达诉求。
服务硬件的提升,加上服务品质的优化,潍柴构建起全天候的机动服务保障网络,在国六产品即将大规模走进市场的关键时期,潍柴以实际行动为客户提供全面的服务支持。
结语
从柴油机动力到天然气动力,从大排量到中小排量,从全系列全领域产品布局到“说到做到更周到”的服务提升,2020年是潍柴厚积薄发的一年,不仅取得了市场占有率的提升,更在重大关键性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潍柴背后所付出的努力外人或无从知晓,但潍柴人“不争第一,就是在混”的奋斗激情成为了潍柴人力争第一的最好应证。
(关键字:潍柴 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