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透视| 2019车市年报:快涨通道关闭

2020-2-17 8:49:33来源:汽车之家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从2017年到2019年,国内车市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三连降,高歌猛进的增长时代暂时宣告结束,中国汽车市场已经进入了存量时代。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也带来了汽车消费结构的不平衡,市场未来还是会继续增长的,只不过增长将以分化的形式展开,表现为区域的分化、品牌的分化,以及车型级别的分化。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盘点2019年的车市将为我们判断未来的市场走势有所启发。

本期产业透视为您带来的是“2019车市年度报告”的第一篇,重点聚焦市场基本面、区域消费动向、品牌市场格局,以及车市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核心内容速览:

1、国内车市连续三年负增长,意味着快速扩张期的结束,短期内上行压力增大;

2、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汽车消费的增长水平,基于经济基本面的预期是影响未来车市走势的关键因素;

3、在存量时代,一二线城市的增长将主要来自增购换购,会带动高端品牌的增长;而后线城市靠新购,但受区域经济水平影响,增速会比较缓慢;

4、合资品牌对中国品牌带来的竞争压力继续扩大,日系德系都逆市上扬,豪华品牌也走出了逆势而动的曲线,不同消费人群对价格敏感度不同;

5、2020年,新能源车市乐观度继续降低,整体车市在上半年大概率会继续下行调整,但长期依然看好。

说明:本文中的销量数据,除特别说明外,都是交强险上险数据。

◆连续三年下滑,快速扩张期结束

交强险数据显示,2019年,包括进口和国产在内,中国市场合计销售乘用车2166万辆,较2018年减少3.69%,跌幅较2018年的5.93%收窄2.2个百分点,至此,中国车市已经连续三年下滑。受宏观经济周期性下行、居民预期悲观甚至消费能力下降的影响,汽车作为大宗消费品,在消费序列中会被后置。未来的走向,主要还是看经济基本面的表现,以及居民的收入预期,从目前情况看,至少在2020年的上半年,车市向上的可能性不大。

经济基本面是对汽车消费影响最大的因素。2015年开始,国内GDP总量的同比增速持续低于7%,2018年和2019年,国内经济更是出现近三十年来的低增长水平,同期国内汽车销量也进入负增长通道。伴随着人均GDP增速的减缓,国内汽车市场的上一个快速扩张期到2016年已经基本结束,未来汽车市场增长的两个点:首次购买新车和换购/增购,都有赖于预期收入的乐观程度、居民消费水平乃至消费信心的增长。

2019年,国内GDP总量同比增长6.1%,人均GDP同比增长5.8%。下半年,受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总体GDP的同比增速只有6%,而上半年的增速有6.3%。相应地,汽车消费在下半年的表现也较上半年为差: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了1.9%,而下半年则同比大幅减少9.1%,汽车消费与经济基本面的表现不可不谓休戚相关。

到2019年末,我国的汽车保有量是2.6亿辆,千人汽车保有量186辆,相当于日本1978年和韩国2001年的水平,再考虑到国内居民的汽车消费实际和城镇化水平,国内汽车整体市场总量未来还是要继续增长的,只是增速没有那么快。2019年,我国人均GDP超过了10000美元,这意味着居民消费结构将升级,如果区域经济不平衡的现象得到持续改善,汽车的新增消费将成为市场的关键增长极。而这部分消费的增长,起码在2020年的上半年还难以释放。

◆区域消费持续分化,中国品牌上行承压

区域经济水平的不平衡,影响到汽车消费区域结构的不平衡。中国汽车消费的主流区域市场还是一级城市和二级城市,这两类区域在2019年的消费比重合计有43%;三级城市和四级城市的消费比重合计34%,而六级城市的消费量只占8%。

相对而言,一二级城市的首次汽车消费达成比例已经比较高了,未来增长将主要来自增购和换购。2019年,一级城市的汽车销量同比降幅只有0.6%,是所有区域中降幅最低的,二级城市汽车销量同比减少2.6%,也低于整体汽车市场的跌幅,揭示了经济水平与消费水平的正相关。而三、四、五、六级城市的降幅都较整体市场为深,这类城市的汽车市场增长潜力主要来自首次新车购买,去年国家启动了“汽车下乡”等激励措施,从目前结果看,增量效应并不明显。

买什么车?这永远是一个问题。从各类区域市场的品牌占有率来看,中国品牌车还是较高的。不过,在一级和二级城市,德系和日系车的占有率基本接近1/3,与中国品牌车占比相当,一级城市中市场份额最高的是德系车。在四五六级城市中,中国品牌的占比更高,且越是后线城市这一比值越大。不得不提的是,德系车和日系车也在通过部分车型进行消费区域下沉,实际结果如何呢?

2015年之前,日系车和德系车在四五六级城市的市场占有率的确是在逐年上升的,但是2015年以后,又呈下滑之势,而中国品牌在这些区域的占有率开始走高。2016年是中国品牌市场份额大幅提升的关键之年,主要得益于小型SUV、紧凑型SUV以及微面和紧凑型MPV等车型的销量大幅增长。比如,2016年中国品牌在紧凑型SUV细分市场的占有率达到了60%;2016年包括微面在内,中国品牌MPV在六级城市市场的年增长率达到84%。

通过在SUV和经济适用MPV市场的先机获取,中国品牌以5-10万元价格区间的产品在四五六线城市实现了超越。不过,在10-15万元以及15万元以上价格区间,中国品牌的竞争力还有待于进一步增强,日系和德系在2019年整体下行的车市中双双走出了向上的行情,对中国品牌“秀了肌肉”,中国品牌则“受伤较重”。

未来,车市的区域分化竞争还将持续加剧,表现为一级城市受限行和基础设施的影响,新增购车受抑制而以换购为主,是豪华品牌和高端车型的角力场;二级三级城市的消费升级将推动增购换购的增长,加上部分尚未释放的新购需求,会成为合资品牌和中国品牌的竞争重镇;四五六级城市则以新购为主,经济适用车型和低端车型将在此交锋。

◆日系德系正增长,中国品牌降17%

2019年,中国品牌汽车累计销售675万辆,德系车销售537万辆,日系车销售492万辆,美系车176万辆,韩系车100万辆。走势看,中国品牌销量较2018年减少17.32%,是近十年来的最大跌幅;美系车则自2016年开始在中国市场节节败退,2019年的销量跌幅进一步加深,达26.2%。唯有日系车和德系车,在2019年逆势而动,销量分别同比增长7.44%和6.27%。

德系车的增长点在哪里呢?主要来自SUV市场,德系SUV借助向市场推出新车型在2019年全线发力,中型SUV销量大涨63%,紧凑型SUV大涨43%,并以奥迪Q2L进军小型SUV市场。而在紧凑型轿车市场的销量则同比减少了6.75%,紧凑型轿车是德系车的最大销售板块,2019年有199万辆,小型轿车销量也减少了35%。

日系车自然也没“放过”SUV市场,紧凑型SUV销售102万辆,是德系的两倍,同比增长14%,小型SUV销量增长11%,中型SUV增长6.6%。与德系不同的是,日系紧凑型轿车销量大涨12.4%,轩逸、卡罗拉、思域、雷凌、凌派都有两位数的增长。紧凑型SUV方面,一款本田CR-V就增长了70%。在中型轿车市场,日系增长了5.2%,高于德系的3.3%,且以雅阁斩获中型轿车年度销冠,帕萨特屈居第二。

整体上,日系和德系车的售价是高于中国品牌的,为什么它们的销量不降反增?同样的“背驰”来自豪华品牌,2019年,豪华品牌车的销量逆市大涨12.4%,真的是“越贵越好卖”,主要来自置换带来的消费升级。结合一二线城市销量降幅最低、日系德系销量逆势上涨的现象,这意味着汽车的高端消费持续稳健,而低端消费群对经济下行压力更易悲观预期,对价格更敏感,未来这一消费格局的分化还会持续。

◆新能源失速,2020年10%的占比完成可能性几无

新能源汽车业结束了此前高歌上扬的发展局面,2019年新能源汽车全年批发销售106.4万辆,较2018年仅增长4.64%。7月份,新的补贴周期开启,当月销量首次同比下滑,打破新能源车月销量多年保持连续同比增长的神话;之后四个月持续不振,11月份,销量下行击穿2017年11月的水平(80767辆),但12月的收官,终于为2019年挽回了一些颜面,达成了年销百万的水平。但新能源车市整体进入低速增长期已是事实,2020年新能源板块将承受比燃油车更大的需求压力。

新能源汽车2019年下半年的销量,可以说是无补贴时代预演,预演的结果是,新能源汽车市场接受度不足。从销量看,2019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的销售占比虽然首次超过了5%,但是如果将商用车也算在内,根据中汽协的数据,这一比重将降为4.7%,因为新能源商用车2019年的表现比乘用车还不如。而此前,国家关于这一比重的目标是到2020年达到10%,我们预计,完成的可能性很小。

◆对未来车市的基本判断

2019年已经过去,2020年以我们万万没想到的姿态猝不及防地来了。“那些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所谓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都被我迎头赶上”。变化是永恒的,应对变化本是宿命,如果说有一个可以应对“万变”的“不变”的话,那就是面向市场真实需求,持续优化竞争力。从供需角度看,需求拉动不足是导致2019年汽车产业下行的根本原因,在年中也受到国五切换国六的政策影响,经历了阶段性的下挫。

长远看,国内的汽车消费整体进入了普及后期,尤其是三线以下城市,这些区域的需求释放将是未来首次新车消费的增长极,不过,这严重有赖于经济增长的力度和速度。而经济更为发达的一二级城市,将成为豪华品牌和高端车型面向消费升级而逐利的主战场。2020年会怎样?市场将进一步在区域、品牌和车型级别消费方面产生分化。一方面,开年不期的疫情,将push有能力购买但还在犹豫观望的消费者立即买车,市场会出现阶段性的小阳春,对这部分消费来说,问题只是选择什么车;而其他的,将与经济基本面带来的消费预期紧密相关,短期内会有一定的增长抑制,与此同时,“高端不愁卖/低端打破头”的马太效应也将持续存在。这是我们对今年车市的基本判断。

(关键字:车市 年报)

(责任编辑:01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