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零库存在中国家电业还很难实现?

2017-10-12 10:57:14来源:界面网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零库存,对于所有家电厂商来说,现阶段只能是一个美丽的蛋糕。毕竟中国市场的多极与复杂,以及消费需求的波动与不成熟,这些都在导致家电厂商在推动“零库存”过程中,必须要有所保留。一旦遭遇市场需求的井喷,零库存的家电厂商就是一场灾难。

最近几年来,随着互联网工具和手段的出现,不少现代管理方法认为,“零库存”是制造业以及零售业追求的最终目标。供应链管理、新的库存和物流解决方案,多是探索“零库存”运作模式,认为其能快速对接需求、进行成本控制等。但是对中国家电厂商而言,真的适合推行这一模式吗?

首先,要知道库存是维持企业经营活动的必需品,生产、采购、销售过程都离不开它。“零库存”是库存管理的一种方式,而所谓库存管理是企业经营业务的一部分,主要的目的是计划和控制库存。库存管理就是对于库存在整个流通环节中的管理,需要供应链上各个环节的协同配合。而且库存管理比较偏重于物料计划,数据的统计和计算,是属于信息流范围的。

所以库存的控制和管理,并不是一味的减库存。虽然从公司财务来说,要保持一定量的现金流,库存是越少越好。但实际上库存也是维持经营活动的必需品,缺少了原材料就不能生产出成品,缺少了成品也就不能出售给客户。这涉及到上游的原材料供给,下游的市场和需求保证。一旦两头失去平衡,零库存对于很多家电厂商来说,就是一场灾难。

中国制造产业并不适合推行“零库存”,特别是家电产业。零库存概念最先由日本丰田汽车公司提出,作为精益生产体系内容的一部分,将库存看做主要的浪费之一。实际上,日本之所以适合推行“零库存”的管理理念,除了严谨的态度,资源相对集中,还得益于日本企业之间的高度配合,上下游供应链之间存在互相参股现象,距离短物流控制相对容易。

所以在产品的供应过程中,任何过程和环节都不应该断裂。有一种说法称库存是供应链管理的润滑剂,能保障各个环节之间运转灵活。因为在各供应链环节的前后衔接处,不可能做到无缝连接,库存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如果库存减的太多了,可能会影响客户交货水平,从而影响业务。真正的库存管理就是要把库存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分析现阶段的中国国情可以发现,中国家电产业并不适宜推行“零库存”模式。最根本的在于中国家电产业大部分并不是垂直产业链体系,供应链如果想要实现从需求到配件,成品等各环节的无缝衔接显然很难做到。目前很多企业所谓的实现“零库存”,实际上更多的是把库存转嫁在供应商身上。

从本质上说,“零库存”不应该是家电经营管理的最终目的。回归商业角度说,合理的库存管理,确保供应链工作的最大效率,才应该是企业应该追求的目标!

(关键字:家电)

(责任编辑:0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