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情柳州与工程机械的未了缘

2013-4-15 8:56:43来源:中国工程机械商贸网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柳州是一个令人惊艳的城市。2009年2月,台湾客人胡联国教授初到柳州便一见倾心再见倾城,留下“物华天宝百越地,俊才心驰贾如云。西南枢纽北东盟,还有一水抱龙城”的赞誉。

没错,具有2100年历史的柳州亦称“龙城”,百里柳江如仙子飘舞的绸带,婀娜穿游于自然之手,雕琢出九曲回肠的南国之域。沿岸秀峰峻岭滴翠,蟠龙山瀑布群沁芳,文庙、东提路景观东门城楼、萝卜洲等历史文化景区,不仅山妍水丽,亦承载着柳州“隽杰廉悍、踔厉风发”的精神内涵,可远观、可叹赏,可神往。

柳州自古钟灵毓秀,更不乏铮铮风骨。作为广西乃至我国大西南的老工业基地,柳州工业总量约占广西的三分之一,柳工、柳钢、上汽通用五菱、两面针、金嗓子喉宝等享誉国内外的品牌更是柳州人心中的骄傲。

据日前公布的2013年Yellow Table榜单,柳工集团核心企业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在全球前五十名工程机械设备制造商中名列第20位,“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排头兵”美誉名至实归。

龙之腾:无心插柳柳成荫

其实,柳工非为工程机械而生,落户柳州也只是一个巧合。1956年在广东茂名发现油页岩矿,上海华东钢铁建筑厂要抽调熟练工人和技术骨干以及装备在南方建立一个钢结构厂。当时强烈渴望发展工业的广西地方领导多次派干部前往北京争取,国家建设工程部最终将厂址选在柳州。

当年柳宗元调任柳州时,感叹此处“岭树重遮千里目”,但仍然心怀百姓,通过释放奴婢、兴办学堂、开荒建设,留下三万篁竹、良田百顷,鞠躬尽瘁,造福一方。这种“生能泽其民”的胸怀抱负,身处逆境仍能勤政为民的拳拳之心,几乎成为后世柳州人心里挥之不去的情结。

千年之后,这份进取精神再次被柳工人继承。

龙腾背,老柳州人都知道,这个位于柳州市西郊西鹅乡的坡地就是现在柳工所在地。1958年的秋天,这里还是一片不毛之地。第一代柳工人在这里凿井而饮、筑池而浴、推土围墙、编茅作瓦,在一张白纸上奇迹般建起了高炉、厂房,试制推土机、研发装载机,为日后的推装挖三大土方施工机械、路面机械机械等完整产业链阵容打下坚实的基础。

回顾那段峥嵘岁月,柳工第一、二代领导人,无论是开天辟地的李郁、顺势应变的毛维经、还是具有深厚技术背景的张沛,不仅为柳工留下了不畏艰险跋山涉水的宝贵精神财富,更筑起了注重理性、重视实业、尊重科学和追求创新的“工业精神”基石。

秉承“工业精神”的柳工,对客户永存敬畏之心,确保每一个投放到市场上产品的精益求精,ZL50C至今依然是国产装载机领域永恒的经典;对技术孜孜不倦,专注于核心零部件和技术的自主研发,像瑞士钟表匠一样充满严谨的工匠精神;耐得住寂寞和诱惑,在追求规模、略显浮躁的工程机械行业中甚至显得有些另类,但是最不“精明”的柳工人却造出了最好的产品、维护着最好的市场秩序、保持着最稳健的经营方式和最充沛的现金流。

这正是柳工,十年一剑筑传奇,砺得梅香自甘心。

龙之吟:襟怀世界天地宽

柳州自古以来就是百越之地,直到今天,柳州市的少数民族人口依然占到全市总人口的55.01%。因此柳州是座包容性极强的城市,壮、汉、苗、瑶、侗等48个民族一直保持着和衷共济、和睦相处的良好局面。同时,柳州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区域优势也使得当地成为东盟战略协作的区域中心。中国工程机械商贸网记者了解到,近3年来,柳州对东盟出口额年均增速在40%以上,占全市出口额的44%以上,其中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的占比最大。

虽身处一隅却能够兼容并蓄、襟怀天下,这种视野开阔的格局同样存在于柳工身上。

新世纪之交,柳工的第三代领导人王晓华、曾光安接过了前辈们的重担,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此时正值国内工程机械行业群雄逐鹿之秋,也是柳工在年产2000台线上徘徊、裹足不前之际。同国内众多国企一样,柳工的发展也受到公司体制、产品结构、经营模式和竞争力量之困,再加上外部环境中掀起的价格战,柳工的处境堪称“内忧外患”。就在这进退维谷之时,“打造开放的、国际化柳工”的战略目标,为柳工的未来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国际化的战略定位,把柳工拉出了国内低端市场价格混战的泥淖,将视野专注到工程机械行业的生产销售服务方向,发挥了柳工一贯注重技术进步和关键部件研发能力的竞争优势,在全球化背景下整合国际国内资源。该战略也为柳工机制改革及产品结构性调整,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路与途径,为柳工日后的三级跳国际化战略埋下了伏笔。

柳工现任领导人对国际化的理解,并不是单纯出自对中国加入世贸后的形势判断,而是有着独特的内在基因。

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柳工与卡特彼勒在北京签订了技术引进合同,并且派出10人与另外两家国内装载机企业代表共同前往美国,途经旧金山、芝加哥,抵达卡特彼勒旗下的装载机场——阿罗拉厂学习。这次经历,给柳工人带来了跨国公司成熟的研发和经营理念,以及重视可靠性试验的产品精神。有趣的是,现任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曾光安当年进厂的第一项任务,就是翻译《卡特彼勒百年史》和卡特彼勒公司1984年的财务报表。也许,柳工的国际化战略,自那时就在他心里埋下了一粒种子了吧。

如今,距离2002年柳工集团董事长王晓华提出的“打造开放的、国际化柳工”战略已经过去了十一年,柳工也成功实现由“出口贸易”到“国际营销”这一重大转变。2003年开始,柳工致力于在全球建立和扩展营销网络,全面系统的发展和优化海外营销渠道,迄今已经在全球拥有24个制造基地,12家海外子公司,拥有130多位代理商,379家经销商,覆盖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2650个销售网点。另据中国工程机械商贸网记者了解,2012年,柳工国际业务收入达到36.64亿元,比上年增长28.43%,装载机、挖掘机行业出口占比均处于行业前列。

照如此发展速度,2015年打造“来自中国的柳工”、下一个五年打造“崛起的柳工”、2021年以后将打造“世界的柳工”的三级跳战略,或将会提前实现。届时,柳州这座美好的城市,也将伴随国际化的“柳工品牌”享誉世界。

(关键字:柳州 工程机械)

(责任编辑:00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