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国汽车总体产销量再创新高,整体产销分别完成1927.18万辆和1930.64万辆1841.8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6%和4.3%,比上年同期分别提高3.8和1.9个百分点,在经历2011年较为明显的调整之后进入平稳增长阶段。
与整车状况相似,车用发动机市场同样在波澜不惊的市场中渡过了较为平缓的一年。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公布的《中国汽车工业产销快讯》的统计数据,2012年,纳入统计范围的56家车用发动机企业,累计生产发动机1753.81万台,累计销售发动机1752.59万台,与2011年相比分别增长4.90%和3.27%,扭转了上一年产销增长率双双为负的局面。
产销资源继续向优势企业靠拢
具体来看,截至2012年底,总计56家车用发动机企业中,一汽-大众、上汽通用五菱、上海通用动力总成、重庆长安、东风日产乘用车、上海大众动力总成、上海大众、柳州五菱柳机、广西玉柴、奇瑞、北京现代、神龙、吉利控股、沈阳航天三菱和长城,位居累计生产量排序的前15名。
与2011年相比,一汽-大众继续保持了累计生产量排行首位,上上年的第一位——重庆长安掉到了第四位;榜单中惟一的一家日系发动机企业——东风日产乘用车,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而保持了较高的位置;民营企业同时也是纯正的自主品牌企业——长城,首次进入年度前15名之内,而一汽集团则由上年的前15位掉了出去。
2012年,在累计生产量达到5万台以上的前50家企业(这一企业群数与上年相同)中,年产超过10万台的企业数有44家(与上年持平),年产量达20万台以上的企业有30家(比上一年度少1家),年产量达30万台以上的企业有20家(与上年持平),年产量达40万台的企业有16家(比上一年度多2家),年产量达50万台以上的企业则创纪录地达到了12家(比上一年度多1家)。几个生产量组别的对比呈现出的特征较明显:经过近两年的调整和平稳过度,车用发动机产销已经更多向优势企业集中。
生产集中度方面,累计生产量前5家企业的生产集中度为28.68%,这一数值比上一年上升2.35个百分点;前12位企业的生产集中度为52.00%,比上一年上升2.08个百分点。简单分析来看,由于2011年整体产业即已经不再继续依靠容量的扩大而保持增长,上一年生产集中度已经都有所提升;经过2012年的进一步巩固,生产集中度更向优势企业集中,两个级别的年度生产集中度提升都在2个百分点以上是非常不易的,并且在总计56家车用发动机企业中前12位企业的生产量已经超过了生产总量的一半,这是近年来的第一次。
柴油机市场
延续“轻”好“重”差格局
车用柴油机方面,2012年全年柴油机分别完成332.08万台和339.52万台的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7.49%和9.53%,同比下降速率高于上一年,两年连续下滑在历史上很少见,说明国内经济运行周期所处的位置以及宏观经济结构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柴油机企业的整体表现看,2012年统计在内的23家柴油机企业中,累计生产量超过20万台的企业有6家(与上年持平),累计产量超过10万台的企业有12家(比上一年度少1家),累计产量超过5万台的企业有15家(与上年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