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六举措抓好陶瓷产业发展
一是打造龙头企业。借助佛山帮扶优势,力争引进东鹏、鹰牌、马可波罗等龙头企业到黔东南州建立生产基地或销售中心,牵线佛山企业对黔东南州现有陶瓷企业进行参股、控股或收购等深度合作。积极鼓励黔东南州现有陶瓷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方式抱团发展,整合成为一家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股份制本土龙头企业。
二是强化补链延链。围绕工业陶瓷和建筑陶瓷全产业链,瞄准中、高端产品,深入研究陶瓷产业上、中、下游企业发展现状,结合黔东南州资源禀赋、生产成本、要素保障水平特别是可利用土地等实际情况,谋划包装一批投资回报高、可操作性强的精品项目。积极引进高端全瓷地砖生产线及相关附属设施技改项目、高性能陶瓷复合透水砖技术产业化项目、装配式节能陶瓷幕墙板项目、智能化陶瓷卫浴生产基地项目、卫浴五金配件生产等项目。
三是打造专业园区。抢抓东西部协作契机,依托佛山陶瓷产业发展优势,以现有陶瓷企业为基础,以发展工业陶瓷和建筑陶瓷为主攻方向,在凯里碧波与佛山市共建陶瓷产业园。利用开发区良好的区位和资源优势,着力延伸产业链条,力争3到5年的时间,努力建成贵州省乃至西南地区集生产、销售为一体的最大陶瓷专业化园区。
四是强化要素保障。对未探明储量的高岭土和陶瓷土等优势原料,继续加大勘查力度;加快制陶用砂岩的勘查、检测进度,早日摸清底数;对目前尚未发现成规模矿床的长石,组织专业队伍在全州进行全面地质调查,并争取省级支持在省内加大地质调查力度,同时争取与长石资源丰富的湖南、广西有关企业达成相对稳定的跨地区合作,确保获得优质长石资源。抓好碧波将军石高岭土矿权等手续办理并做好资源的合理配置,按照园区内各企业生产的实际需求,合理配置资源,确保陶瓷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完善园区配套,确保水、电、路、气、讯、土地、能耗等要素满足产业发展需要。
五是坚守生态底线。严格执行陶瓷项目环境准入制度,鼓励低能耗、低污染、高科技的陶瓷及相关企业入园,严控化工、冶炼、造纸、染料、涂料等行业企业入园。在项目招商前期坚持做到环保工作提前介入,提前论证,对项目的准入实施环保第一审批和“一票否决”制度。积极引导现有的陶瓷生产企业进行技能改造和技术升级,采用国内先进生产工艺,提升环保水平。加大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对屡教不改、漏排偷排的企业进行曝光,直至关停。
六是发展高端产品。重点支持欧玛陶瓷、福美林陶瓷实施改扩建项目,推进企业产品升级上档。通过资源综合利用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化学建材、新型保温隔热材料、建筑装饰装修材料等产品,积极发展极低热膨胀系数微裂纹结构堇青石蜂窝陶瓷、电子陶瓷、发热陶瓷等现代工业用陶瓷新产品,改进工艺推进瓷砖、琉璃瓦、加气砖房等产品提质增效。
(关键字:陶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