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第一座现代化铅锌选矿厂建成二三事

2020-10-13 8:03:02来源:网络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作为新疆第一座现代化铅锌选矿厂,康苏选矿厂在建设之初就有它特殊的意义。尘封的历史中,有着怎样火热的岁月,艰苦的自然条件下,有着这样生动的故事,今天来听一位老同志的讲述~

1953年7月,我从沈阳有色金属工业学校选矿专业毕业,服从国家分配,来到南疆乌恰县康苏的中苏有色金属公司喀什矿管处,参加新疆第一座现代化铅锌选矿厂建厂工作,感到非常光荣。

康苏选矿厂是由前苏联列宁格勒选矿研究设计院设计的,采用氰化物进行铅锌优先浮选工艺流程,厂房和住宅按八级地震区设计,1952年矿区开始全面基建。

我参加工作时,选矿厂厂房已建成,正在进行选矿设备安装。分配给我的工作是负责通风设备安装。我的业务领导是苏方机械专家,工人是从部队转业的军人,我也没有从事过设备安装工作,只能边学边干。

当时的康苏是无人的戈壁滩,海拔2千公尺以上,风多干旱,半年为冰冻期。所有的建设物资基本上从前苏联运来,食物来自相距100多公里的喀什地区,生活日用品来自内地。经过中苏双方职工的艰苦努力,于1954年5月,建成日处理矿石250吨的铅锌选矿厂。

选矿厂建成后,马上调配人员,分配工作岗位,进行上岗前的岗位培训。选矿厂的人员组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来自苏方的管理人员、技术专家和技工;二是内地大中专毕业生;三是部队转业干部和战士。当时除苏方人员外,中方人员基本上是没有管理和生产实践经验的。选矿厂的厂长、总工艺师、机械师、化学分析师、会计师都由苏方专家担任,各岗位培训由他们讲课。由于选矿专业性强,专业词汇较多,俄语翻译人员也难准确译出,只好经常由我们专业人员理解后,告诉翻译准确的专业术语。当时我也在自学俄语,时间长了,可以进行选矿技术方面的口译。

正式投产时,我们四个选矿专业毕业生被正式任命为选矿厂主要车间三班轮转的中方值班长。我所在的班有11人,其中苏方4人、中方7人,汉族人5人、维吾尔族2人。苏方有值班长、球磨机工、浮选工和过滤工等,主要生产岗位都由苏方掌握。

刚开始,工作难度最大的问题是语言不通。在一个班里是两国三种语言,即汉语、俄语和维吾尔语。为了工作方便,每个班都配上了值班俄语翻译。但是俄语翻译也很难,由于不懂专业,苏方值班长和操作人员讲的工作用语常常翻译不准确。如把浓度翻译成浓缩,把摇床上选译为桌子上选,弄得很尴尬。鉴于这种情况,我们更加努力学习俄语和维吾尔族语言。

上班时,我与苏方值班长经常在一起,检查选矿生产过程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我经常用自学的俄语同他对话,经过一个月的努力,虽然发音不标准,但基本上不用翻译,可以与苏方值班长和操作工交谈了。由于天天在一起,半年后我的俄语水平显著提高,特别是记住繁多的专业名词,专家说到技术问题时一听马上就懂。这也与专业感情有关,此后值班俄语翻译也撤去了。

最有趣的是我经常用三种混合语言向民族工人布置工作。例如有时说一句话感到困难时,技术用语用俄语,数词和常用语用维吾尔语,俄语和维吾尔语都难说时只能加上汉语表达。对方再不明白时,就用手势表达或亲自带人到岗位上做给他看。由于大家都在积极努力学习三种语言,相互间也能够进行简单的交谈,工作效率也显著提高。

1954年5月,康苏铅锌选矿厂开工典礼在执烈、简朴、友好和团结的氛围中举行。会场是在选矿厂院内的露天空地上,用四辆载重汽车并起来做讲台,并挂着三种文字的庆贺横幅。

参加祝贺的有时任自治区主席包尔汉、自治区党委、中苏有色及稀有金属股份公司双方的领导、南疆区党委和领导等。

庆典最大的特点是每位讲话者都要用三种语言发言。当时参加会议的人中只有包尔汉一人能够用三种语言讲话,其他人的讲话都要用翻译。

合营期间还有一个特点是食堂也有三种:中餐、西餐和清真食堂。职工可以根据自己的习俗选择就餐食堂。由于大家都抱着中苏友好和民族团结的愿望,因此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克服工作和生活方面的各种困难,终于在较短的时间内建成新疆第一座现代化的铅锌选矿厂,并顺利投产。

与此同时,一个按规划建设的现代化新型康苏矿区基本上成型,有管理楼、机修厂、运输车队、发电厂、基建队、物资供应等配套系统,还有较完善的生活服务系统,如职工住宅、医院、幼儿园、小学、银行、书店、邮局、商店、各种食堂、俱乐部和近郊花园等。矿区的电灯、电话、自来水等设施在当时的南疆地区属于一流。

1955年5月,康苏发生6.5 级地震和多次余震,厂房和住宅没有倒塌,也没有发生职工重伤和死亡事件。事实说明矿区建设时按八级地震区设计是非常正确的,建筑物的完好也给抗震留下了宝贵经验。康苏矿区在西北五省区第一个建成现代有色金属矿区,受到各方面的关注。我在选矿厂值班一年多,经常看到来选矿厂参观的人,有南疆的各县市领导、大批各界人员组成参观团来参观,看看社会主义现代化矿区的生产和生活情况。

1954年底,苏方人员回国。1955年移交中方单独经营和管理。经过多次技术改造和加强管理,选矿技术和经营指标逐年提高,达到设计要求。在选矿工艺方面采用新疆自产硫化钠代替剧毒氰化物,技术指标由于氰化法,实现不用进口药也能消除环境污染,在全国铅锌选矿厂中最先采用无氰浮选工艺。

1956年,《有色金属》期刊首次刊登来自新疆康苏选矿厂的无氰法铅锌优先浮选工艺的两篇论文。以后新疆无氰法浮选工艺又成功应用于陕西和河南等地铜锌选矿厂,处理难选铜锌矿石时,不用氰化钠也能够取得较好技术经济指标,还消除氰对江河的环境污染,实现药剂立足国内,不用外汇。该项目获得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科技奖。

 

(关键字:矿业)

(责任编辑:01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