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铜业生产一线的“救火队员”

2019-8-20 8:03:12来源:网络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胡意文的名字早就熟知。1987年出生的他,博士学位,是江西铜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冶化研究所所长,入选首批江西省“双千计划”创新领军青年人才,科研成果每年创造经济效益超过2500万元,在全省国有企业乃至全国铜产业都有名气。

“群众身边好党员”是胡意文获得的新荣誉。他笑称:“这是对我在研发创新和攻坚克难方面,所作的党员示范引领作用给予的肯定吧。”然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他在同事中有一个称号——“救火队员”,这个称号为新的荣誉赋予更生动的内涵。

胡意文最近一次“救火”是在今年7月。6月底,江铜研究院领导把胡意文叫到办公室,告知江铜稀土公司进行的一项研发遇到了重大难题,计划派他前往攻克难关。胡意文回忆道:“我虽然从未接触过稀土冶炼,但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处理完手头的事情就立刻出发了。”

7月3日,经过一路颠簸,胡意文来到了地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复兴镇的江铜稀土公司。抵达之后,因水土不服患上感冒,但胡意文坚持带病工作,在3周时间里,每天工作14个小时,认真梳理现有实验数据,分析反应原理,有针对性地开展试验,最后创新性地提出定向沉氟的实施方法,为最终解决问题提供了全新思路。

还有一次令人印象深刻的“救火”,是在2018年10月。当时,分银渣提锡产业化技术的研发在全国处于白热化竞争状态,江铜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可是“临门一脚”总是无法突破。这时,大家想起了胡意文。

在这项技术的攻坚战中,有一个异常数据引起了胡意文的注意。刚开始以为是差误,他重复几次实验后,断定这是一个正常数据。于是,以这个数据为切入点,他研发出分银渣非常规还原技术,解决了分银渣提锡无法产业化的难题,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为什么胡意文能够成为“救火队员”?除了敢于担当、乐于助人外,更离不开他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创新思维。另外,刨根问底的性格,让他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促使他成为一名合格的“救火队员”。

“我是国家的一块砖,是党的一名战士,哪里需要到哪里。”在采访中,胡意文憨厚的外表下,透出成熟的思想。8月1日,他又有了一个新的身份——贵溪冶炼厂厂长助理,这是江铜集团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激发人才队伍活力与创新力的具体措施。

对于贵冶,胡意文既熟悉又陌生。入职江铜4年时间里,他有近一半时间是在贵冶度过的,如今,带着新的身份前往,他充满期待:“一方面,在生产一线可以很好地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能够对贵冶有更加全面、更加深入的了解。”胡意文告诉记者,他还要继续当好铜业生产一线的“救火队员”,坚守初心,无愧于“群众身边好党员”这一光荣称号。

(关键字:铜业)

(责任编辑:01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