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钱王之乡”,人民日报说了啥……

2019-6-14 8:29:53来源:网络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会泽,云南省历史文化名城,位于昆明的东北部,县城距昆明市区200多公里。

会泽因地理位置和矿产资源之利,西汉时期就归建制,在发展中成了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大站和中央政府铸币料的主供地。明清时期,云南产铜占全国的80%,而东川府(今会泽)产铜占全省的72%。会泽是滇铜的最大集散中心和铜产品加工与铸币中心。“滇铜甲天下”,东川府(会泽)是当时中国名副其实的铜都,每年额定滇铜600万斤运交京师专供宝源、宝泉两局铸币,故称之为“京运”。南铜北运的京运古道,运距之长、运量之大、持续时间之久,在世界古代史上也属罕见。

会泽以“天南铜都”著称于世。早在3000多年前,滇铜就已开发利用,并远运到中原。宋、五代时期,朝廷就派太监到矿山“督办”。会泽首创的镍铜合金———白铜,就早于欧洲15个世纪。可以说,会泽的历史,就是一部3000年开采、冶炼、鼓铸、运铜的历史。

《云南行政纪实》载: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于云南造钱,是云南铸币的开始(这前云南流通贝币)。为纪念开炉,用黄铜铸造了一枚直径57.8厘米、厚3.5厘米、方孔边长10.5厘米、重达43千克的方孔圆钱。币面铸“嘉靖通宝”四字,每字边长7厘米,对读,为魏碑书体,古朴凝重。经专家鉴定属“纪念币”性质,有识之士认为其不仅具有“钱范”的作用,而且为至今民办上最大、最重的金属古币,堪称“钱王”。雍正十二年,会泽成立“宝云”铸钱局时,这枚“钱王”就悬挂于铸钱局大门额上,新中国成立后才取下置于县委办公室。

清雍、乾时期,会泽(东川府)这个地处乌蒙山脉主峰腹地,崇山峻岭交通极其不便的地方,却设有新、旧“宝云”两个铸钱局,这是仅次于北京中央铸局的“中国第二大铸钱局”,铸造“雍正通宝”和“乾隆通宝”。后来,这两个钱局改称“宝东钱局”,铸造钱币前后历时200多年,一直延续到民国初年。会泽铜业在清廷国家财政金融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1994年11月,在旧钱局遗址地表1.8米的地下,曾挖掘出钱币、铸模、铅锭、坩埚以及铸炉4座,炉形基本完整。

在会泽我们看到,当年的运铜古道路面大多已不存在,但路线的走向仍然清楚,大部分路基至今仍在沿用。其中有两段保存较好的已被会泽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一段是娜姑镇云峰至大闸;另一段是娜姑镇西北部的小江口至小田坝村的蒙姑坡“石匠房古道。”这段古道,沿河谷西北岸的山崖上开凿,穿山过峡,蜿蜒而上,路面一般宽2米,弯道和险要处宽达3至4米。特别是山涧桥头500多米长的那段道路,均凿于悬崖之内,为隧道式,远眺十分壮观。隧道出口一端是几十米深的山涧,原有铁索桥飞架相连,今已不存在。爱好旅游探险的游人,沿着这段古运铜道走一走,其韵味决不低于“茶马古道”之行。特别是下个月会泽将举办“首届旅游文化节”,一系列的活动会给游客带来惊喜。

(关键字:铜)

(责任编辑:01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