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大陶瓷”产业格局,景德镇的华丽嬗变是如何进行的?

2018-10-26 8:53:34来源:网络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世界上没有哪座城市像景德镇这样,以一种产业支撑了千年。

如今的景德镇,在延续传承千年产业优势的同时,大力打造集陶瓷制作、陶瓷经贸、陶瓷科技、陶瓷文化为一体的“大陶瓷”产业格局,推动景德镇陶瓷产业形成“从无序到有序、从低端到高端、从分散到集中”的发展新态势。

创新驱动 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景德镇陶瓷大学中国轻工业功能陶瓷材料重点实验室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认定为首批中国轻工业重点实验室;3D打印等新技术正在改造景德镇千年的制瓷流程,为古老的瓷业转型升级提供另一种可能……近年来,我市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科技对陶瓷产业发展的助力,加大陶瓷原料、设备的科研力度,密切校企、校地合作,苦练“内功”,不断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和发展水平。

景德镇红叶陶瓷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高档日用陶瓷设计、研发、生产为一体的陶瓷制造企业,但面对新形势,如何探索新路子谋求新发展是摆在公司决策者面前的重大难题。2014年1月28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位推动下,该公司与陶瓷工业园区签约,启动了新厂建设项目。“新厂建成投产后将成为景德镇市一流的现代化陶瓷生产基地,主要生产高端日用陶瓷、手工精品瓷,陈设瓷、艺术瓷等。”景德镇红叶陶瓷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周敏建告诉记者,他们将以新厂建成投产为契机,围绕企业主体,生产由制造向智造变化、产品由中端向高端转变、结构向多元转变,走创新型、效益型、集约型、生态型的“四型路子”,推动传统日用陶瓷的继承创新,增强文化创意元素。

坐落于陶瓷工业园区内的名坊园,是景德镇陶瓷产业“名人名作坊”的聚集地和手工制瓷基地,园内的作坊各有各的“绝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邓希平的工作室代表了当代景德镇传统颜色釉瓷最高技艺水平、九段烧的系列微波窑炉技术、景浮宫的艺术陶瓷批量复制生产技术、“云知味”的胭脂红……这些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的知名品牌,其产品均具有附加值高、资源节约、环保低碳等特点,彻底改变了以往日用瓷粗糙、笨拙、低廉的面貌,为陶瓷产业的创新发展、转型升级带来了巨大空间和广阔市场。

盘活资源 探索多元发展之路

千年的积淀为景德镇留下了丰厚的历史财富,近年来,我市将棚改与城市产业转型相结合,使东城棚改、“陶阳十三里”老城棚改、御窑厂国家遗址公园保护、落马桥元青花遗址保护、建国瓷厂明清窑作群保护、“三红一光”陶瓷工业遗存保护利用等相互融合,互为补充,这些被盘活的历史资源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陶溪川是以原国营宇宙瓷厂土地和厂房为核心启动区而建成的一座文化创意街区,是陶瓷工业遗产利用的典范,涵盖商业贸易、酒店餐饮、文化创意、艺术交流、会展博览、文化旅游、休闲娱乐等功能业态。通过对老瓷厂改造

建成集陶瓷、会展、餐饮、娱乐等各种文化交融的综合业态街区,实现了更大价值转化。正在打造的邑空间、集创意市集和网上天猫旗舰店为一体的线下商城、每周末举行的创意市集活动和大学生创意夜市,使陶溪川成为名副

其实的时尚生活和创意工厂的样板,是景德镇陶瓷产业由传统走向现代、由单一走向多元化的真实写照。

如今,保护、利用工业遗产建设文化产业园在景德镇遍地开花。已经建成并成功运营的雕塑瓷厂、建国瓷厂文化产业园吸纳了大批创业个体。与此同时,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巧妙融合发展,名坊园、御窑景巷、三宝瓷谷等以陶瓷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新业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使陶瓷文化品牌效应更加凸显。

聚焦人才为产业发展蓄力

景德镇市自古享有“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的美誉,如今,景德镇广纳陶瓷贤才,已经成为了一块陶瓷文化人才聚集的沃土,3万多“景漂”艺术家和陶瓷爱好者在景德镇创新创业,5000多“洋景漂”在景德镇朝圣寻梦。同时,良好的环境吸引了许多成功人士回乡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景归”文化现象。

为更好地服务人才,留住人才,景德镇市专门设立招才引智局、景漂景归人才服务局,并在前不久召开的全省“人才新政”发布会上,我市又推出了一揽子具有景德镇特色的支持政策。比如,对引领景德镇市陶瓷产业发展的领军人才,给予最高200万元的人才经费资助和最高2000万元的项目配套支持,对在景工作满3年购买首套住房的,给予最高100万元安家补助;对为陶瓷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的个人(团队),给予最高200万元奖励。

未来,景德镇市还将积极创建景德镇陶瓷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努力打造“四地两中心”,建设世界陶瓷人才集聚高地,吸引更多陶瓷人才聚集景德镇,使景德镇真正成为创业的乐土、艺术的天堂、文化的高地、人才的家园。

(关键字:“大陶瓷” 景德镇)

(责任编辑:01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