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如钊:坚守铜冶炼一线的技能大师

2018-8-8 8:17:08来源:网络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8月2日,在新鑫矿业阜康冶炼厂铜车间,每个用来生产铜的电解槽里,近百片阴极铜和阳极板犹如列队的士兵。顶着高温,刘如钊在一个个电解槽旁巡检,不时把重量为50多公斤的阴极铜提出来,用木榔头细心敲打。这个动作,他每天都要重复无数次。

高个子,言语不多,穿一身红色工装,初见刘如钊,很难把他与全国技术能手、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联系起来。可就是他,在阜康冶炼厂铜车间的电调岗位一干就是18年,踏实勤奋,苦练本领,练就了过人的技术本领。

“刘如钊身上最大的特点就是‘专’,他在车间现场待的时间长,巡检细致,责任心强。”阜康冶炼厂铜车间生产主任唐永革告诉记者。

在刘如钊工作的铜车间,有很多电解槽,每个电解槽里有48片阴极铜,通过电解吸附,原本每片长960毫米、宽840毫米,厚度只有两三毫米的阴极铜,用7天的时间,就会“生长”为重量达55公斤的成品。不过,让每片阴极铜顺利“生长”,保证外观光滑、板面平整,需要很强的责任心,更需要技术与经验相结合的综合能力。

“每天早晚两次,摸一摸每根铜棒的温度,查看每一片阴极铜的‘长势’,把铜板提出来敲平整。”在电解槽边,刘如钊一边向记者介绍,一边摸棒、提板、平板。他在实践中寻找技巧,在技巧中总结经验,归纳出“一心二要三用”操作法并在车间推广:“一心”就是要有责任心,注重精细化操作;“二要”就是向阳极要产量,向电解槽要电效,阳极平整,极间距精确,电效才会高,产量会更好;“三用”就是用好木榔头、钢丝刷和手,木榔头要经常平板,钢丝刷要经常刷,保持接触点的良好,手就是温度计,判断是否有短路的现象。“要规范作业,用精细化操作保证高产稳产。”刘如钊说。

在铜生产车间,每个工人负责3个电解槽,这就意味着,在7天的铜“生长”时间里,每个人至少要用手摸铜棒两千余次,提板敲打数百次。多年坚守生产一线的刘如钊,更是用脚勤、手勤、眼勤、嘴勤的“四勤”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多跑几趟电解槽,经常“泡”在现场,认真巡检,细心观察,虚心请教,也正因如此,他对电解槽中每片阴极铜的“生长”情况了如指掌,个人单槽产量始终在车间名列前茅。“出铜的时候我们的产量能达到2.4吨或者2.5吨,刘师傅产量都在2.6吨以上。”阜康冶炼厂铜车间电调班工人张勇勇说。

勤奋工作之余,刘如钊还自学了铜冶炼、电解及科学管理的相关知识,积极参与各项技改工作。2010年4月,他协助车间进行技改试验,改电解槽三角母线为铜母排,当年年底,电调班平均电效达到92.32%,刘如钊对自己更是高标准严要求,电效达到了93.37%。他还先后参与了“电解槽溢流管路的改造”“提高阴极铜电效”“电解槽回液管路的改造”“降低能耗管理创新”等多项技术改造和革新,解决了长期困扰生产瓶颈的问题,进一步优化了工艺,降本增效。

天道酬勤,2014年,阜康冶炼厂成立以刘如钊名字命名的“刘如钊铜冶炼技能大师工作室”,刘如钊被选为首席技师。他编制了技能培训材料,手把手带徒传技,培养了多名技术骨干。“他们中有5人已经被评为冶炼技师,有9人获得技能大赛项目、‘四好’员工、青年岗位能手、优秀党员等称号。”说起徒弟的成绩,刘如钊的眼神中透着自豪。

前不久,“刘如钊铜冶炼技能大师工作室”被认定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这让刘如钊更有干劲了。“干工作,就要干一行爱一行。我虽然在这个岗位上干了快20年,但‘技’无止境。一方面,我会把自己的经验绝活儿传授给徒弟,带出更多的技术能手,另一方面,我还想多做一些技改课题,为企业的降本增效贡献一点力量。”刘如钊朴实的言语中透着自信。

(关键字:刘如钊 铜冶炼)

(责任编辑:01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