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品回收成本矛盾突出 二手交易助攻有望

2018-7-30 8:21:37来源:网络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废电池、旧电器、破手表、旧衣裳、旧书、旧鞋盒,留之无用卖不上价格,收来价高无法保障利益,双方积极性都受损。总而言之,都归因于成本矛盾,也导致了再生资源产业“现实价值”与“潜估值”的不匹配。那么,二手交易平台,能否打开缺口呢?

网购平台,一个交易自由,时空不限的新兴领域,可谓是让环保又爱又恨。成堆的快递包装垃圾还没说法,促进二手物品流通的优势就迫不及待要找存在感了。

废品再利用道阻且艰

没错,在唯有旧纸板和金属贵金属还算受回收站欢迎的背景下,无论是有着“城市矿产”美誉的电子垃圾,还是能百变利用的纺织品,都遇到了“再利用”的重重阻碍。为什么?

难道不知道电子垃圾含“金”比例其实比矿产更高,也更好提炼吗?难道不知道家用电器可以整机转手,也可以拆机甚至还原贵金属吗?也许并不是。

据市场调查显示,废旧手机回收,普遍价格都不会高于购买价一半左右。2000元买来的手机,几百块贱卖,不卖用不上,卖了又感觉不值,这种矛盾起码是半数以上废旧手机在家睡大觉的主要原因。

旧衣服、旧电池,少有专门回收站点,流动废品回收者也普遍不收此类物品。可能,最近的回收点要专门开车2小时,甚至要去城镇才能找到,扔了方便但是浪费资源污染环境,想投放却苦于太麻烦。这,仍是此类废弃物回收率迟迟得不到提高的关键因素。

环保宣传经年发酵,终于开始展露耳濡目染的强大影响力。但是再生资源收集——运输——管理——资源化网络却存在诸如回收积极性不高、收集渠道不畅之类的问题,产业链环节缺口亟待补齐。

成本之痛致使内动力不足

那么,提高回收价格,增设废品回收站点,新增回收种类又如何呢?

并非不可以,只是难实现。很多人疑惑,为何再生资源产业一直以来只闻“潜估值”,不见“现实价值”。

前文只讲述了这些废弃品“变废为宝”之后的价值,那么在此过程中企业需要付出的成本几何呢?

首先,需要明确的一点,变废为宝如果是高附加值产品,例如炼金炼银炼油,技术门槛也要高得多,而低附加值产品显然获利要微薄得多。其次,废品地下加工厂并不是没有,同样是产出可用商品,其与正规企业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加工过程污水、废气、废渣的处理以及商品使用安全性,即正规再生资源企业转化成本更高。

推此及彼,增设回收站代表生产成本提升。而回收旧衣服也好,回收废弃塑料制品也好,或者是旧电池,这其中的利益关系则更复杂一些:能顺利回收多少,可用价值几何,再生产品的市场认可度多高,销量怎样,投入和产出比是多少……

综上,市场化的推手在如此多的矛盾面前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这也是为什么,我国以政策为导向大力推动再生资源产业发展,斩断来自海外的洋垃圾污染链,顺势拉高内需和产销动力。

二手交易平台另辟蹊径

从根本上来说,一方面是来自中央和地方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就是市场主体的自我创新和去劣择优。当下再生资源产业的崛起和高速发展,缺了任何一个条件都显得动力不足。

前因后果说了这么多,都是二手交易兴起以及“互联网+”东风辐照再生资源市场的大背景。消费模式的变化,越来越应了人们所谓的“快时尚”掀起的波澜,废弃品规模极速攀升,破旧率却在显见下降,回收寻求更好出路之际,“交易”异军突起,加入了再生资源行列。

如今,网购兴起的另一面,互联网覆盖率广能够实现的环保价值一并凸显了出来,即——二手交易平台。别忙着扔,也别急着收,电脑、手机、洗衣机,冰箱、书本、旧衣裳,书架、鞋盒、装饰画,是卖是赠还是捐,随心所欲。

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的闲置物品交易规模已达5000亿,预计2020年可达1万亿。而该数据并未考虑到二手交易所带来的生态环境效益,减少了多少电子垃圾、塑料垃圾、橡胶垃圾、印染垃圾等所造成的潜在污染和破坏,生态价值难以估量。

共享经济、二手经济,随着社会需求而诞生的新消费模式,其实也在无形中冲击着环保产业的传统框架,为“绿色新生活”添加了更多注脚。

当然,二手交易能否成为再生资源产业中可持续发展的强劲板块,仍要完善市场监督和规范标准,形成诚信、有序和稳定的交易环境。唯有如此,循环经济发展才能从“循环利用”以及“再利用”两个层面突破现存瓶颈,朝2020年3万亿产值以及更长远的目标靠拢。

(关键字:废品 回收成本)

(责任编辑:01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