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
动力市场:中汽协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1.2万辆和19.5万辆,较去年同比分别增长19.7%和14.4%,中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超过100万辆,年均增幅超过200%,新能源汽车市场稳步快速增长。新能源乘用车的产销量分别完成为17.9万辆和16.4万辆,较去年同比分别增长43.2%和26.1%,其中纯电动乘用车产销分别为14.6万辆和13.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3.1%和33.3%,新能源乘用车占新能源汽车产销量80%以上,纯电动乘用车的需求量持续扩大。另外,国家能源局年初计划2017年全国新增80万座充电桩,2017上半年特锐德、许继电气、国电南瑞、通合科技等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企业相继发布2017年上半年业绩报告,大部分企业的净利润均出现了增长,据特锐德半年报显示,截止
技术方面:从上半年的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数据可以看出,纯电动乘用车的市场占比不断增加,得益于车企和动力电池企业对于纯电动乘用车的综合性价比不断提升,价格稳定的同时不断的提高纯电动乘用车汽车的续航里程,动力电池能量密度的提升主要源于动力电池从磷酸铁锂到三元材料的转变,三元电池逐渐成为车企和动力电池制造商的首选,这也将会进一步拉动对于镍、钴、锰的需求,目前主流车企都像比亚迪、北汽、上汽等,都在今年补贴退坡的同时相继推出了续航
动力电池:据起点研究报告显示,2017上半年中国动力锂电池产量约16GWH,宁德时代、沃特玛、比亚迪出货量分列前三。动力电池在整个锂电池市场占比由2016年43%提升到55%,锂电
锂电主材:
正极材料:2017年上半年中国正极材料市场出货量9.5万吨,同比增长51%,厦门钨业、湖南杉杉、天津巴莫分列前三名。随着市场对三元正极材料需求增加,磷酸铁锂出货量占比有所下降。预计受下游压价、上游原料上涨、库存消耗影响,未来正极材料企业利润会相对有限,另外为应对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动力电池企业和车企也都在正极材料方面所有布局,来保证正极原材料的稳定供应,打赢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成本技术攻坚战。
负极材料,2017上半年整个市场出货量6.6万吨,同比增长36%,贝特瑞、上海杉杉、江西紫宸出货量继续占据前三名,不过三者的市场占比差距在逐渐缩小,动力电池对负极材料的需求量远大于数码电池,因此负极材料厂商的竞争格局很有可能在未来三年发生巨大变化,上半年石墨原料、针状焦、低硫焦等负极材料价格出现不同程度上涨,导致负极材料厂家近期并不好过,不少负极厂家已经微调上涨出厂价,减少出货量,目前下游电池厂尚有囤货,预计负极材料未来会有一定幅度上涨。
电解液方面,2017年上半年中国电解液市场出货量约4.5万吨,同比增长13% ,天赐材料、新宙邦、国泰华荣分列前三名,行业集中度较高,并正进一步提升,主流厂商都在研发新型锂盐FSI等。
隔膜方面,2017上半年中国隔膜市场出货量超过6万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行业集中度不高,市场需求旺盛,湿法隔膜市场份额、产能持续提升,湿法隔膜仍供小于求,星源材质,上海恩捷,沧州明珠分列前三名。
钴锂原材:
钴:近期钴市的一波上涨一方面是外盘的拉动,8月初至今先LME钴报价已经从55000美元/吨上涨至60000美元/吨,较6月初上涨10%,基本上触及到了年内高位,外盘价格的上涨导致国内生产商对以此结算的进口矿价成本上升预期加强,激活了市场投资投机活力;另一方面是,钴基本面依旧供应偏紧。随着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政策对高能量密度电池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对钴的需求形成支撑,而钴产能增长有限,对市场良好的预期助推了本轮涨势。
受益上半年动力电池三元材料需求大增,作为必须元素的钴,价格持续走牛,也带动产业链上游多家上市公司业绩大增,华友钴业近日披露半年报,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7.88亿元,同比增长近75%,实现净利润6.75亿元,而上年同期公司亏损3128.72万元。随着金九银十的到来,钴市有望延续此波涨势。
锂:同样受益于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增长,带动了全球范围内电池级碳酸锂、氢氧化锂等产品的强劲需求,另外数码和玻璃陶瓷领域需求稳定,国内对于碳酸锂的需求大幅增加,2017年上半年碳酸锂进口总量15261.37吨,同比上涨59.44%。由于产能释放缓慢,今年5月开始碳酸锂供需失衡导致价格再度上涨,目前碳酸锂价格较年初增涨约13%,随着动力电池对优质锂原料的货源需求增加,倒逼锂原料企业技术提升,扩充高端产能以应对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的增加。
(关键字:钴 锂 三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