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记者从青岛市科技局获悉,依托中科院青岛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建设的青岛市太阳能与储能技术重点实验室一直致力于高性能固态电池关键材料开发和固态电池固固界面的修复完善工作,创新造性地提出了“刚柔并济”聚合物电解质的设计理念,构建了复合电解质材料体系,制备出一系列综合性能优异的固态聚合物电解质体系,有效解决了聚合物电解质各项性能不能兼顾的难题,发展了新型的固态电解质关键材料体系。
据悉,实验室开发的固态锂电池通过了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的8000米和11000米压力舱第三方检测。今年3月,“青能-Ⅰ”固态锂电池随中科院深渊科考队远赴马里亚纳海沟,为“万泉”号着陆器控制系统及CCD传感器提供能源,顺利完成万米全深海示范应用,标志着中科院突破全海深电源技术瓶颈,掌握全海深电源系统的核心技术,这项技术将会为发展“蛟龙号”为代表的深海潜器的高性能长续航电源系统提供技术重要支撑,标志着我国成为继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二个成功应用全海深锂二次电池动力系统的国家。相关成果与技术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9项,国际PCT专利3项。
(关键字:锂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