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合成炉生产线上的“80后”工序长——记金川集团公司青年职工吴海云

2017-6-1 9:17:59来源:网络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冶炼厂熔炼一车间铜合成炉生产工序,有一位信念坚定、理论功底扎实、冶金技术水平过硬的汉子,他在集团公司火法冶炼战线上一干就是19个春秋,用一份忠诚、一份热爱和一份执着,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了不平凡的业绩。

在2015年甘肃省万名职工技术比武中,他取得合成炉工第一名的好成绩,荣获“甘肃省技术标兵”称号;2016年被授予2015年度集团公司劳动模范荣誉称号。他多次被评为公司先进生产者,并获得首届集团公司“金川工匠”荣誉称号。

吴海云,铜合成炉生产线上的“80后”工序长。

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闪耀着睿智的光芒,吴海云说:“金川给了我们青年职工施展个人才华、体现个人价值的平台,还让我们切身感受到‘家’的温馨、生机与活力,这就是大家愿意将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与公司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原因。”

刚走上工作岗位,在烧、堵炉口时,由于没有掌握操作要领,高温熔体常常四处飞溅,吴海云心里有过一丝胆怯。但是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他勤学苦练,虚心请教,在师傅的指导下,很快就掌握了精准烧、堵炉口技术。在工作中,他脏活、累活抢着干,任劳任怨,不计报酬。一有闲暇时间,他总是捧起火法冶炼专业书籍学习,通过不断地为自己“充电”,逐渐提高了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之后,他还在炉后、配加料、液压站、控制室等一线艰苦岗位摸爬滚打,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2005年,铜合成炉建成投产。从此,吴海云与“炼铜”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从炉长、班长到生产工序长,他一心扑在工作上,通过调整负荷率等手段,总结出在不同投料量下的冶金炉窑安全运行及炉窑停、开炉期间的各项技术参数,并将各项特殊作业环节流程化,在进一步优化合成炉系统控制技术的同时,还出色完成了多项冶金炉窑的开炉及投产任务。

在生产实践中,吴海云没有在“知”的层面上停留,而是在“用”的层面上狠下功夫,通过不断的探索总结和创新应用,取得了多项技术创新成果。由他主创的《铜合成炉系统装备提升及工艺优化的技术集成与应用》技术创新成果推广应用后,大大提高了合成炉的平均投料时率,缩小了金川铜冶炼技术与同行业先进企业之间的差距,系统装备水平得到明显提升,系统工艺技术更加先进,铜合成炉和辅助系统的匹配性更加优化,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该项目获得2012年度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

“通过吴海云和工程技术人员长期的实践摸索,车间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氧油枪‘动态调整’喉口部抑制技术,彻底实现了生产过程中喉口部‘零爆破’目标,每年可提高连续生产效率300小时以上。他们为保证铜合成炉连续高效生产立下了汗马功劳。”熔炼一车间主任张正位介绍说。

铜合成炉原料所含杂质复杂,成为制约铜合成炉安全生产的一道瓶颈。吴海云引导鼓励班组职工要敢于打破过去保守、陈旧的思维定式,勇于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以提高原料适应性为重点开展各项工作。他们在保证合成炉炉况反应良好、工艺过程受控、杂质元素含量均衡的基础上,通过把控好原料结构和生产过程控制,进一步提升了铜合成炉原料的精细化管控水平。同时,依据原料库存结构及全年到货情况,他科学合理排布长期配料计划,每季度制定中期配料计划,每月随时依据生产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形成了周保月、月保季度、季度保年的科学配料模式,推动原料管理取得显着效果。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吴海云说:“2017年铜冶炼厂熔炼一车间要完成厂里总利润指标约71.4%的目标值,同时面临原料价格持续上涨、加工费空间进一步收窄、合成炉冷修改造迫在眉睫等诸多因素影响,面对困难我们没有退缩,而是面对现实迎难而上,以精益管理为依托,以分、算、奖为基本要义,构建阿米巴经营体系,细化生产经营单元,树立‘人人都是经营者’的理念,坚持效率效益优先的原则,练内功、挖内潜,在技术创新中当标兵,在降本增效中做表率,在公司打赢‘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攻坚战的征程中实现我们五彩斑斓的匠心梦。”

(关键字:金川集团 铜)

(责任编辑:01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