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道坝筑起企业安全防线

2017-2-13 9:24:35来源:中国有色金属报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事故犹如洪水,要想杜绝事故,企业必须筑起四道大坝。

第一道坝:风险分级管控。

所有事故都是风险的产物。如果没有进行全面的危害因素辨识,对危害因素所产生的风险没有进行全面分析评估,没有进行分级管控,有些危害因素就从潜在危害变成现实危害。

风险分级管控的基础是危害因素辨识,有四类:一是人的因素,主要有心理、生理性危害及行为性危害;二是物的因素,主要有设备设施、工具及附件缺陷,防护缺陷,电伤害,运动物伤害,明火,高温、低温物体,信号缺陷,标志缺陷,爆炸品,易燃物,有毒物等;三是环境因素,主要有滑、窄、杂乱、不平,梯架缺陷,安全通道、出口缺陷,采光照明缺陷,地下作业环境缺陷等;四是管理因素,主要有职责、制度、规程等自身缺陷,不尽责、不落实、不执行缺陷等。

对所有危害因素导致的风险要从发生的可能性、造成后果的严重性及人员暴露程度三方面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评估,并进行风险分级,根据风险级别采取对应的管控措施。

风险分级管控可以防止所有事故的发生,是企业预防事故的墙铁壁!

所以,习总书记曾强调,要采取风险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双层预防机制,推动安全生产关口前移。

第二道坝:隐患排查治理。

隐患就是不安全状态,包括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及管理缺陷。隐患是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

隐患和风险有什么区别呢?隐患是已经发生的东西,是现实危害。而风险是潜在危害变成现实危害的可能性,这种危害还没有成为现实,但如果不加以控制就会变成现实危害,就会变成隐患。

隐患排查治理的重点是排查标准的细化、排查体系的完善及治理效果的追溯。

排查标准要结合四种不安全状态即物、人、环境、管理方面细化,关键是岗位及专业化隐患排查标准。排查体系要着重从厂矿级、车间级、班组级、岗位级及专业化职能部门方面完善。治理效果的追溯主要是隐患闭环管理及解决导致隐患背后深层次问题的督查。

由于隐患已经是不安全状态,一旦排查不及时、有漏项或治理不彻底,就会导致事故的发生。

所以,隐患排查治理只能防止大部分事故的发生!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目前,很多企业由于缺乏对第一道大坝重要性的认识,错把隐患排查治理当作第一道大坝,什么拉网式排查、地毯式排查等等,最终都没能避免事故的发生。

第三道坝:事后管理。

企业一旦发生了事故就要分析原因,吸取教训,避免类似事故重复发生。这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如果就事论事,就失去了第三道大坝的意义。

在建立第三道大坝时,一定要举一反三,统计、分析企业自身及同行业事故案例,寻找发生事故的必要条件及充分条件,制定对应措施,切断事故链。

所以,第三道大坝可以防止同类事故的重复发生!

第四道坝:安全文化建设。

这是一道无形的大坝,是在前三道大坝建设基础上逐渐形成的。是对人及生命的敬畏、尊重,也是前三道坝建设思想、方法的认可、固化、传承。

企业安全文化就是企业及员工共享的安全价值观、安全态度、安全道德及行为规范。

安全文化建设重点解决企业高层及员工的安全认知问题,也关系到前三道大坝的建设是否足够高、足够厚、足够长、足够牢靠的问题。

在安全认知的基础上形成了安全价值观,安全价值观决定了安全态度,安全态度又体现在安全行为上,也就是知行合一。

四道大坝虽作用不同,但目标是相同的,那就是筑起企业的安全防线,实现企业的零伤害之梦。

(关键字:铜)

(责任编辑:0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