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壁垒“烦忧”民间投资增长 民资正加速挺进基建、民生领域

2016-8-11 9:01:48来源:网络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经济优等生”广东再次用2016年上半年的数据证明,高速增长的民间投资是稳住固定资产投资的“压舱石”。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广东完成民间投资8591.07亿元,高速增长19.6%,对整体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90.0%,拉动投资增长12.1个百分点。广东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也由2015年末的60.1%提升至上半年的63.1%。民间投资对广东经济增长的助益呈现正面作用。

不过,从具体行业的流向来看,民间投资对广东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单是一面倒的助推,而是呈现复杂的分化现象:一方面,房地产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75%以上的投资来自民间,民间资本的支撑力量显著;但另一方面,在交通运输、仓储和物流业等多个领域,民间投资占比不足1/3,最高仅到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

这是广东民间投资增长的“烦忧”:在全国民间投资遭遇“退潮”的压力下,广东需要做的是不仅要保障民间投资流入各大行业的广度,更要保障民间投资的深度。从当前的数据看,广东尽管当前整体上取得不错的速度,但在某些行业、领域仍需努力。究其原因,业内人士和经济研究者大多归结为某些领域存在较高的“行业壁垒”:一是市场准入存在“玻璃门”、“弹簧门”的现象;二是中小型的民营企业能力不足。

这同时也是国内其它省份遭遇的普遍问题。

行业壁垒显现

从具体的行业流向看,民间投资的比重,也就是民间投资进入相应行业的深度,呈现出“深”与“浅”的明显分化。

广东统计局数据显示,在国民经济行业19个大类中,7个行业民间投资占比在75%以上,同时亦有6个行业民间投资占比不足1/3。其中,占比较高的行业有房地产业和制造业,比重均为75.4%。在呈现分化的数据中,民间投资较“深”的行业,大都是民营企业众多、民营经济发达的领域;而民间投资较“浅”的行业,则集中在交通物流、能源、基础建设等公共、民生领域,这些行业多出现于国有企业集中的大本营。

华南城市研究会副会长孙不熟表示,公共、民生领域民间投资比重低,直接原因是市场准入还未对民间资本开放,或者对民营企业的审批存在“玻璃门”、“弹簧门”的现象。

事实上,广东是国内较早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省份之一。例如,2015年,企业投资项目清单管理制度的唯一试点落地广东全省,对民间投资项目和外商投资项目统一采取“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在禁止准入类和核准准入类之外的项目实行承诺准入和告知性备案,不少领域在制度上已对民间资本开放。这是解决“玻璃门”、“弹簧门”的较大的幅度的改进。

但非制度障碍仍难杜绝。广东省经信委2016年3月发布的《广东民营经济发展领先趋势研究》就谈及,在基建项目领域,民营企业创新产品难过“首台套”制约,无法参加重大建设项目竞标。另外,一些部门服务企业意识不强,原有的用地、环保、节能领域前置条件改革力度不大,企业用地难、办证难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而从企业自身看,广东民营企业大多规模较小,也推高了某些行业的进入壁垒。根据全国工商联最新发布的“201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名单,广东有40家企业上榜,低于浙江的138家、江苏的93家和山东的53家,上榜企业数量仅居全国第四名。这与广东全国第一经济大省的地位并不相称。上半年,广东民间投资平均项目规模11316万元,比整体平均项目规模少10187万元;剔除房地产开发项目,民间投资亿元以上项目投资1798.59亿元,仅占亿元以上项目的39.0%,低于整体亿元以上项目比重11.7个百分点。

广东桦水水利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姚楚辉表示,水利工程等大型基建项目,属于中长期的投资,资金回笼没有房地产和股市那么快。这对企业资金、运营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小而零散的民间资本在现实中很难聚拢在一起拿下大项目。

行政管理的制度性、非制度障碍,以及民营企业投资能力的不足,共同筑起了民间投资进入某些行业的壁垒。

多渠道推动民资流入

民间资本进入基建、民生等领域并不全是前途坎坷,至少广东的数据已经透露出曙光。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前述民间投资占比较低的行业和领域,却在民间投资增速上反超其它行业。如民间投资占比仅15.7%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48.0%;民间投资占比26.8%的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则增长42.4%,这两大行业的增速都远超平均水平的19.6%。

在孙不熟看来,前述行业在一定程度上是民营企业抢占了国有企业原有的“蛋糕”。在经济转型的背景下,民间资本都在寻找保值增值的领域。对全社会来说,环保、基建等公共领域拥有比工业消费品更强的刚需,因而一旦投资渠道疏通,将有更多的民间资本涌入这些领域。此外,国有资本首先强调保值,而民间资本比国有资本更具冒险性,更有追求利润的活力,因为更有可能改进企业经营模式,从而带动项目利润的上升和行业整体经营水平的提高。

姚楚辉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实际操作中民间投资房地产开发领域有8%~15%的年收益率,而投入水利、基建等领域也有4%,前景也比较乐观。而随着政府权限的放开和政策的鼓励,环保、水利、基建等领域在未来有望成为民间游资流向的焦点。

但民营企业规模小、能力不足的问题仍需要解决。姚楚辉将希望寄托在涉及民间资本流向渠道的改革之中,比如时下热推的“PPP 模式”以及国企改革。PPP 模式采取的是社会资本“跟随”国有资本的模式,有助于吸纳零散的民间游资;而当前国企改革强调的“混合所有制”也与其类似。这将为民间投资流入国企集聚的民生、公共领域制造新的机会。

中山大学财税系主任林江表示,国企改革的推进,将促使广东民间资本逐步进入基建等公共领域。其原因在于这些领域过去只对国有企业开放,现在开始对民资和外资开放;同时国有企业逐步腾退出投资空间。因而,民间投资在这些领域的比重将会逐步上升。

而国企改革的另一层含义是,通过改革营造国企、民企公平竞争的环境。姚楚辉表示,大型基建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以往主要由国有企业运作,除了政策未对民间资本开放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国有企业有政府的“背书”和人脉关系,更容易从银行获得贷款。而姚楚辉实际操作的经验是,民营企业操盘大项目如果失去政府部门和政策的支持,往往处于亏损的状态。

孙不熟则表示,不排除一些部门在具体的行政审批和管理中有亲“国企”而远“民企”的倾向。这样的非制度性身份歧视急需要进一步破除,给予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同等的待遇。

近期,广东省政府以及珠海、湛江等市已出台相关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措施,通过完善中小微企业融资机制,健全公共服务机制,支持“个转企”、“小升规”等方面支持民营企业做强做大。

 

(关键字:民间投资)

(责任编辑:00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