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50家电池企业抢入第四批企业目录 强制政策难挡“外敌入侵”

2016-6-8 11:27:22来源:网络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大波动力电池企业正踩着时间节点赶在进入《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下称《规范条件》)企业目录的路上。

5月31日,备受关注的第四批《规范条件》的企业目录申报工作正式截止。20名来自动力电池、新能源整车领域的专家评审团将随机分成4组对满足申报条件的企业展开了审核。电池单体企业审核结束后,电池系统企业的目录申报工作也同步展开,审核结束后相关结果反馈到工信部装备工业司,评审结果预计将在6月份公布。

值得注意的是,电池单体通过强检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够进入企业目录。此次申报《规范条件》企业目录的50多家企业中,大多数只是电池单体通过了新国标检测,而电池系统仍在检测过程中,这将对企业能否进入目录产生重大影响。

通过强检不等于进入企业目录

目前工信部正在修订《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修订版征求意见稿)。新征求意见稿中要求动力蓄电池检测要通过《汽车动力蓄电池单体和系统生产企业延伸检查要求》,否则搭载该电池的新能源车辆将无法进入推广目录、无法获得补贴。

由于在通过新国标检测的基础上进入《规范条件》企业目录,成为动力电池企业参与未来市场竞争的关键和前提,率先进入企业目录也将为电池企业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和优势,因此第四批《规范条件》企业目录的申报也显得更为集中和急迫。

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数据统计,截止目前国内已有动力电池企业达130家,预计年底将达到150家,而已经进入《规范条件》企业目录的仅有25家。现有51家电池企业满足第四批《规范条件》申报条件并提交材料申报等待审核。

多家动力电池企业负责人向高工锂电网表示,目前公司电池单体或系统已经通过了新国标强检获得了产品合格检测报告并提交了相关申请材料,对通过材料审核以及进入第四批企业目录抱有极大的信心,但还需等待工信部最终的评审公示结果。

“第四批目录在行业内非常受关注,证明越来越多的动力电池企业重视新国标检测和技术突破,对行业发展是个利好。”一家动力电池企业高层对高工锂电网表示,目前公司的电池单体已经通过了新国标强检,也提交了申请材料,对进入第四批企业目录比较有把握。

“公司电芯单体等产品已经通过了新国标强检,已经上传了具有国家检测机构资质认证的检测报告进行审核,结果将在近期公布。”另一家动力电池企业高层也如是说。

但需注意的是,电池单体通过新国标强检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够进入企业目录。根据申报流程可知,企业需在获得产品合格检测报告后才能进行目录申请。而未列入公告企业同时申报《规范条件》单体和系统目录,需在系统中提交单体和系统两份申请报告。

高工锂电网获悉,此次申报《规范条件》企业目录的50多家企业中,大多数只是电池单体通过了新国标检测,而电池系统仍在检测过程中,这将对企业能否进入目录产生重大影响。预计50多家申报企业中,只有十几家能够进入目录。

这也表明《规范条件》企业目录的申报审批比想象中要更加严格,同时也将倒逼企业更加重视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外敌入侵”加剧动力电池行业洗牌

除了有哪些国产动力电池品牌能够进入第四批《规范条件》企业目录之外,三星SDI/LG化学等外资企业是否会进入第四批目录也成为了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

在前三批已公示的《规范条件》企业目录中没有一家外资企业,这对具有竞争优势的国产动力电池企业产生了利好,但这种情况或将得到改变。

据了解,进行第四批《规范条件》企业目录申报的动力电池企业中包含了“外资”企业,所提交的申请材料也基本符合了《规范条件》的要求,这意味着三星SDI/LG化学等外资企业有望进入第四批《规范条件》企业目录。

业内人士指出,《规范条件》目录的推进主要是为了规范市场行为,鼓励企业致力于技术突破和创新,提高国产动力电池质量和技术,淘汰落后企业和产能,对促进我国动力电池行业健康发展具有积极作用。限制外资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从长远来看并不利好,简单的本土保护并不能保证国产动力电池企业做大做强,也不利于提升国产动力电池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事实上,国家并未明文规定三星、LG等外资企业不准进入电池企业目录。同时上述企业也已在国内以合资入股的形式投资建厂,并非纯外资企业。因此将这些企业彻底拒之门外并不现实。

高工锂电网发起的关于“三星SDI/LG化学会进入动力电池第四批规范目录吗?”的网络投票中显示,在300多张投票中有一半选择三星SDI/LG化学会进入第四批目录,这也表示有不少业内人士对外资品牌进入《规范条件》目录持肯定态度。

“最近频繁出台的各项电池相关政策表明国家对电池安全、行业标准、技术发展等都很重视,希望这个产业做大做强,在中间培育一批能和国际标杆竞争的本土企业。”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组长欧阳明高表示,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收紧和三星、LG和松下等电池企业在内地的投资布局,动力电池行业的兼并重组、行业洗牌加剧已不可避免。

 

(关键字:电池)

(责任编辑:00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