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 国际货币基金看中了啥?

2016-5-6 9:38:30来源:网络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近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召开亚太区经济展望报告会,此次报告会下调了2016及2017年全球增速预期分别至3.4%和3.6%,而上调了中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长的预期至6.5%和6.2%,比之前的预测上调了0.2个百分点。中国也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4月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中,唯一上调本年度经济预期的国家。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大家已十分熟悉,它是1944年7月在布雷顿森林会议签订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于1945年12月27日在华盛顿成立的。与世界银行同时成立、并列为世界两大金融机构之一,其职责是监察货币汇率和各国贸易情况,提供技术和资金协助,确保全球金融制度运作正常。其中对世界货币产生最有影响力的当属它创设的“特别提款权”,中国已于2015年11月30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对其货币基金权重产生较大影响,占比为10.92%,成为仅次于美元和欧元的第三大权重国家。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在现实语境下,具有三方面重大意义:

首先,它表明该组织已看好中国经济增长趋势,等于在向世界宣告人民币成为“特别提款权”五大货币之一,不仅得到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自我高度认可,还证明了人民币将会在国际经济事务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国际计价及交换功能,并对促进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将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大家知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国际金融中的地位和作用将越发突显,对世界经济发展起到举足轻重作用,作为该组织成员国之一的中国经济能首先获得该组织官司方上调经济增长预期,实质是该组织通过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在为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作广告,也是该组织更加看重中国经济发展潜能的表现,也等于是向世界各国宣告了人民币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创设的“特别提款权”中将发挥日益重要影响。最终告诉世人:世界经济增长离不开人民币,没有人民币参与的世界经济将失去更强大的发展动能。

其次,它表明该组织已看到中国经济增长潜能,等于向世界上一切看空中国经济的各类评级机构以有力回击,不仅是对中国经济正视和鼓励,更是告诉了全世界人民应对中国经济活力和朝气充满信心。众所周知,自3月以来,位列国际三大评级机构的穆迪和标普据以我国政府债务上升、外储下降、推进改革有不确定性等理由,接连下调中国评级展望,中国政府对此表示极大不满,因为这两大机构下高评级理由缺乏全面性、客观性和科学性,存在受其他国家操纵有意唱空中国经济之嫌。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绝非空穴来风:一方面,该组织看到了最近中国经济增速明显,因为刺激经济增长政策成效已露端倪。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经济首季业绩耀眼,各方面都呈现积极喜人变化趋势:一是GDP增速为6.7%,虽一直呈放缓趋势,但这是调整经济结构和推进供给侧改革、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结果,且其基数较大,增长潜力仍然巨大。二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7%;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10.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10.5%,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7677亿元,同比名义增长6.2%,增速比1-2月份提高3.2个百分点,这表明国内投资和内需都已进入复苏状态。三是国家统计局发布4月份制造业及非制造业指数,制造业PMI 50.1,高于50的枯荣线;官方非制造业PMI53.5。这都表明中国制造业呈回暖状态。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更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政府债务率、财政赤字、外汇储备等几个指标,依据国际标准,当前中国财政赤字占GDP比重在3%以内,累计国债余额占GDP比重在20%左右,均在公认的国际警戒线以内;外汇储备下降到3.2万亿美元,虽说受到资本外流影响,但更多因素是中国政府主动调整外汇储备结构的结果,且目前这一外汇储备水平足以应付中国金融经济稳定需要。为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相信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速高于6.5%,提高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算是人之常情。

再次,亚洲各界大都属经济发展中国家,其经济增长虽存在不少瓶颈及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但因为中国身处亚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仅自身经济总量庞大,人口总数也是亚洲第一,增长一个百分点就会带动亚洲乃至世界经济增长。尤其,亚洲地区对中国经济的敏感度不断上升,中国经济的再平衡于中期内对亚洲地区的经济增长带来好处。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太区主管官员的话,亚洲经济只要解决好了信贷危机以及加強银行杠杆作用等方面问题,就会继续保持潜力性增长;且只要亚洲继续增強实力,仍能继续保持全球经济引擎地位,亚洲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的作用也将越来越大。正因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看到了亚洲经济增长潜力及中国在亚洲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坚信中国在未来几年发展中一定会拼发出较大经济增长潜能,所以调控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亦在情理之中,绝非盲目矫情。

(关键字:国际货币 中国经济)

(责任编辑:00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