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企业生存难 废旧玻璃何处去

2016-5-3 10:14:55来源:网络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废旧玻璃回收、分拣、加工,再销往玻璃制品企业,这个生意柯章跃在南京做了10多年。他一年回收的玻璃占全南京回收量的85%左右。可近两年,人工费用、场地租金等成本不断增加,企业正面临盈利之困。“我不知道还能硬撑多久。”柯章跃说。

栖霞区尧化门街道一处铁轨旁,约30亩的露天场地,就是柯章跃经营的南京柯信物资回收有限公司所在地。中间一条路,两边分门别类放置着一堆堆废旧玻璃,像一个个小山包。工人们正在进行分拣,去除铝条、垃圾等杂质。

在这里,废旧玻璃按用途分为日用玻璃和建筑玻璃两大类。其中,日用玻璃根据质地优劣分为高白料、乳白料、普白料、绿色料和棕色料,建筑玻璃按颜色分为白玻、蓝玻、茶玻。“完成分拣、分类后,再压成规格不等的玻璃碎料。”柯章跃说,高档白酒瓶等高白料回炉、拉丝后可以做成香水瓶、花瓶等高档玻璃制品,酱油瓶、醋瓶等普白料可以重新做成酱油瓶、醋瓶等普通容器。

废旧玻璃价格低,而且又重又占地方,回收废品的个体经营者一般都不愿意回收废旧玻璃。柯信公司在南京设了30多个回收点,各回收点到小区回收废旧玻璃并初步分类,公司定期运回场地再二次分拣、加工。平均每个月回收5000吨,一年6万吨。

尽管已是行业里的老大,但最近两年,柯章跃不敢增设回收点,也不敢扩大回收量。“30多名工人,一人一天100元,还要管吃管住,场租费一年50万元,成本年年涨。”柯章跃告诉记者,废旧玻璃属于低附加值物品,高成本下能赚到的利润越来越少,要维持下去都很困难,更没能力扩大规模。

遇到同样困难的,还有南京市淳溪镇废品回收站负责人罗小明。“我收了15年废旧玻璃,最好的时候一个月能收70吨,现在每个月只能收40吨。”罗小明说,因为废旧玻璃卖不上多少价钱,现在场地租金越来越贵,很多个体经营者都转行了,整个高淳区废旧玻璃的回收明显减量。尽管废纸板、废塑料、废玻璃等回收都属于微利,但是纸板可以压缩打包节省空间,塑料便于运输,相比废玻璃利润相对高些。这两年,罗小明也开始回收纸板和塑料。

为了能把这行做下去,柯章跃想购置一台光学分拣仪,可以自动分拣废旧玻璃,这样能减少20多名工人,每年省下一大笔费用。可是筹措资金又是一道难题。“现在日常运营都在吃前几年挣的‘老本’,真掏不出钱买设备。”柯章跃说,他最近还争取到了一家世界500强企业的订单机会,他的企业出来的玻璃碎料质量、规格都符合要求,但是租用的场地是集体用地,不能盖厂房,这条不符合对方要求,机会最终遗憾地溜走了。

据介绍,废旧商品和废料中可循环利用的玻璃等资源,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矿产”。全国最大的废玻璃回收利用企业——上海燕龙基集团就是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之一。“政府专门规划地块供燕龙基建厂房,还给了很多政策优惠。”柯章跃说,他曾去燕龙基参观考察,因为有资金扶持,企业还进口了国外最先进的废玻璃破碎分选设备。

“废品只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南京再生资源行业协会秘书长孙波说,废玻璃如果不回收,不利于垃圾减量,且收运、焚烧的成本也很高。孙波建议,政府应该发挥引导作用,借鉴外地城市的经验做法,出台扶持政策,如设立奖励制度、发放基金补贴、提供稳定的经营场地等,助力回收企业实现产业健康发展,最终实现废旧玻璃这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

(关键字:回收 废旧玻璃)

(责任编辑:00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