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行业呼唤落地的工匠精神

2016-4-27 9:52:21来源:网络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今年三月,自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后,“工匠精神”在各行业、各领域被大力宣扬和倡导,俨然成为手工制造业的主流思想。在照明灯饰行业,从媒体到企业,莫不在热议“工匠精神”。这自然是好的,在什么都讲求速度的当下,工匠精神的回归无疑将使传统制造业焕发出新的生机。然而,泛泛而谈“工匠精神”并不是本文的主旨,本文希望展现的是在“工匠精神”的宏观纲领之下的微观世界,换言之,“工匠精神”不应该是纸上谈兵,而应该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照明灯饰行业呼唤落地的工匠精神!

是科学的艺术,更是艺术的科学

在“颜值”当道的现今,一个拥有“高颜值”的产品更容易获得青睐,毕竟漂亮的东西人人都爱。因此,在照明灯饰行业,许多生产商片面追求产品外观的“高颜值”,自然无可厚非,可若以“工匠精神”去评定,却是浮于表面的。一个充分体现“工匠精神”的产品不仅要外观好看,还要在结构和细节之处精雕细琢、无懈可击。就此而言,工匠精神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外观谁都可以做,结构处理和细节处理却是真功夫,哪个环节的缺失都会影响到整灯的效果。”霓赏美式灯负责人陈见表示,作为一名对美式灯制造工艺有深刻理解的资深人士,陈见对目前市面上的粗制滥造产品很不以为然,在他看来,大到灯体的整体结构,小到一道弯管上的一个出气孔,在产品开发的前期都要进行反复考量和验证。

陈见介绍了一盏灯的诞生过程:从一张设计图纸开始,不仅要考虑灯具造型的平衡、协调,还有考虑材质搭配、色彩搭配、五金、材料厚薄等,经过精准的计算和推演,才开始进入生产环节。从开模、翻砂、焊接、雕刻、粗磨、抛光、着色、品检等,每一道工序融聚了工匠们的思考和心血。比如,在弯管灌铅沙过程,每一个不同的弯度扭度都考验着每位工匠的手上功夫,材料的厚薄程度也影响着这一工序的成败与否;比如,为了避免弯管出现歪扭不平的问题,工匠们是怎样技巧地按照不同弯管的形状进行模具冲床处理,使其表面平整光滑;比如,在雕刻环节,工匠们是怎样一丝不苟地使每一道线条、每一个图案栩栩如生、精致无比;比如在品检环节,是怎样不计人员成本地把好产品出厂的最后一关……“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精准、一一落实到位,出来的产品才是精品级的。”陈见表示。

看得见的“工匠精神”

老陈,霓赏工厂的一名普通技工,一如往昔,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每天通过自己的劳动使一盏盏灯具从原料入仓到成品下线,这是一个神奇的过程,说他是工艺大师一点都不为过。

在霓赏,有很多像老陈这样的技工,他们经验丰富、技术娴熟,工作之余喜欢开开玩笑,对待手上的每一道工序、每一个零件却绝不开玩笑,正是在他们普通的肩头背后,我们看到了什么是工匠精神,汗水、灼热、尘屑飞扬,坚毅的臂膀成为了每位师傅辛勤劳作的真实写照,他们理应为世人所敬重——这是看得见的“工匠精神”,这是“工匠精神”之下的微观世界。

“现在行业都在谈论‘工匠精神’,这固然好,但我恐怕这只是喊口号、赶时髦,我不知道什么是‘工匠精神’,我的工人也不知道,他们只是习以为常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像霓赏始终在工艺上精益求精一样。我认为关键是行动和落到实处,这才真正是行业需要的‘工匠精神’。”陈见表示。

产品最终要输出市场,经受市场的残酷考验。长久以来,劣质产品、质量问题的存在使行业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陈见认为,“工匠精神”的不断深入,将为行业带来一股清新之风,为终端市场提供更多精品奠定基础。而首要的是“要让大家看到什么是“工匠精神”,霓赏将一如既往地维护“工匠”的尊严,致敬每一位匠人的匠心。

(关键字:LED行业)

(责任编辑: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