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雪去天犹寒 春风已未远

2016-1-4 9:14:17来源:网络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展望2016年,接受采访的业内专家认为,这些问题的余波仍在,但影响会远小于2015年。从美国的货币政策来看,美国仍有加息空间,但影响力度已经大大放缓,同时美联储的政策也会更加关注美国和全球经济的现实情况。中国仍在推进改革,在2015年出台了大量政策,2016年进入全面落实阶段,化解过剩产能、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持续发展、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四大目标将保证中国结构性改革的顺利进行。防患于未然,全球主要国家的积极应对正使风险得到释放。

鉴于以上因素,市场人士分析,2016年是破旧立新的起始年,展望未来,大宗商品市场整体看涨的概率高于2015年。

2016年是去产能的一年

2016年产能收缩,几乎是确定的事情。中国经济经过多年的高速增长,产能不断扩张,而需求却无法和产能同步扩张,反而出现了周期性的、结构性的收缩。

银河期货认为,2016年注定是传统产业去杠杆的一年,因为不符合市场需求的产能如果继续挤占资源,将更加不利于经济的转型。2016年的去产能不会是小动作。相关人士分析,如果说前几年对产能的处理还处于犹抱琵琶半遮面状态的话,那么2016年会是大动作。以往是因为要稳增长,保证一定的增速,所以去产能过程较慢,而且从企业角度来看,由于稳增长的效果,还没有到要停产、甚至破产的境地。但2015年以来,工业品出厂价格持续下滑,银行也持续收紧对过剩企业的信贷,这有望倒逼真正的大规模去产能。

2015年12月,几乎全年惨淡的煤焦钢迎来了一波反弹走势。而其背后,正是市场认为去产能将有效展开。在此之前,有色金属也同样上演了一波去产能的反弹行情。可以看出,煤焦钢、玻璃(831, -2.00, -0.24%)和化工等品种要驱熊迎牛,最有力的因素当属减少供应。

“中国制造2025”带来新机遇

《中国制造2025》的发布,标志着提升制造业水平成为未来十年的国策。

招商期货认为,从“十三五”规划建议来看,针对“智能制造”,未来将会不断有扶持政策出台。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迎来政策黄金期和发展的关键期。目前制造业自动化、信息化程度很低,改造的空间很大,即便完成了自动化、信息化,也才实现了工业3.0;到工业4.0还要经历数字化、互联化,仍然需要极大的投入。而且智能化领域里部分细分领域已经开始释放业绩,比如机器人等。这是一个持续的概念,在明年和更后期的未来,这都可能是资本市场的核心主题之一,是阶段性托起大宗商品市场的重要力量。

“中国制造2025”将给大宗商品市场带来新机遇。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会长陈全训曾表示,有色金属行业要瞄准“低品位”矿山开发、扩大有色金属应用等技术需求,持之以恒开展技术联合攻关。一是依靠创新驱动,推进数字矿山、智能工厂建设,实现生产过程智能化;二是大力开发智能产品、智能材料,为集成电路、机器人、生物医药等产业发展提供支撑;三是凭借互联网技术,实现跨行业的融合,特别是与新生产方式、新商业模式的融合,同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耦合,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

“一带一路”引领发展

“一带一路”战略是中长期国家发展大战略,对于出口高端设备、化解产能、发挥中国的资金优势等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前11个月,我国对外投资合作总体向好,“一带一路”战略的引领作用突出。随着“一带一路”战略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国家与我国加强投资合作的意愿强烈。前11个月,我国企业共对“一带一路”沿线的49个国家进行了直接投资,投资额合计140.1亿美元,同比增长35.3%。同期,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的60个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2998份,新签合同额716.3亿美元,占同期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43.9%,同比增长11.2%。

生意社总编刘心田分析,从中期来看,“一带一路”的祭出恰逢其时地承接了中国经济的增速降挡,转速下来了,扭矩增强了;速度下来了,质量上去了。亚投行将至少为“一带一路”创造近万亿元的流动性,而“一带一路”能够盘活的国内大宗商品过剩产能、能够拉动的国内外消费需求则将是天文数字。即便做保守的估计,在未来1-2年,相关经济体能源、矿产、材料类大宗商品需求能有10%-20%的增长,价格能有10%-30%的上涨空间,商品对应工业产值能有10%-40%的增长。无疑,大宗商品将成为“一带一路”最受益领域之一。

他说,从长期(3-10年)来看,通过“一带一路”打通海上、陆上通道,中国经济将能真正全面融入全球经济版图,使亚非欧的能源矿产、金融等资源更经济有效的整合,最为关键的是,“一带一路”把中国这个大市场通过合作与其他国家一道变成更大的市场,从而成为实至名归的第一大经济体。“一带一路”一旦成功,中国经济必然执全球之牛耳。作为大宗商品最大消费国的中国,正试图通过“一带一路”获得大宗商品更多话语权甚至定价权,展望未来,中国必将成为全球大宗商品中心。

油价成关键因素

原油价格将是影响美国经济和政策、进而对美元和其他大宗商品的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的国际油价暴跌,显著拖累了美国通胀率。

从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纽约原油期货(WTI)主力合约月均价格从每桶102.17美元下跌至59.88美元,跌幅达43.02%。根据银河期货测算,在这一过程中油价每下跌1%,美国CPI将下降0.047%,可见原油对美国通胀产生的影响巨大。

从长期来看,新技术(页岩油、油砂等)带来的产量增加,OPEC和俄罗斯对市场份额的争夺,美国和伊朗的政治妥协,全球能源革命导致的需求放缓,都令能源市场产生了拐点式的变化,预计未来油价仍难有显著上升,低油价时代将持续若干年,这将是美国通胀持续走强的不利因素。而从中短期来看,原油价格的翘尾效应消除,令CPI出现显著上升,2015年11月同比涨幅加快0.3个百分点至0.5%,显著高于10月份水平;核心CPI仅上升0.1个百分点。招商期货预计这种情况将持续至2016年一季度,二季度CPI在基数效应的作用下将再次回落。对于美联储的政策制定来说,一季度CPI的回升将为上半年升息做铺垫。而随后油价和通胀的走势是否会放缓,将影响后续加息进程。

此外,原油市场将成为商品市场的一个缩影,油价走高令美联储关注通胀,引发持续加息的忧虑,进而抬升美元指数压制商品。从这个角度说,美国货币政策正常化之后的元年,商品市场在与美元互动的过程中,将有较大的波动带来的战术性机会。但从长期趋势上看,全球经济尤其是中国需求放缓,加之美元强势周期的压制,商品市场的大趋势仍是向下。

(关键字:大宗商品)

(责任编辑:00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