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玻:环保“双刃剑” 舞得虎虎生风

2014-11-27 9:40:31来源:网络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这是我们新投产的2.5毫米镀膜光伏玻璃。产品原料利用率高,透光率更受瞩目,旺销日韩市场。”18日,位于漳浦县的台玻福建光伏玻璃有限公司二期生产线上,机器手不停地挥舞着,一片片亮晶晶的玻璃源源不断地从自动收板设备流出。公司管理部经理李跃福对新产品市场前景信心满满。

近年来,传统玻璃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国内平板玻璃产能过剩问题突出。2010年一期投产伊始,台玻就主打太阳能光伏玻璃,实现差异化竞争。与此同时,公司以环保为第一要求,不断开展产品和管理“双创新”,在国际玻璃行业持续领跑。国际行业对此评价是:台玻光伏玻璃具有高透光率、高机械强度、抗风化、抗冲击等优点。

资源占用率低,成为产品转型新风向。“为适应日韩苛刻的玻璃厚度标准,我们在保证产品品质前提下,开展厚度攻关。目前,能做到2.5毫米量产标准的企业,全球仅3家。”李跃福说,硅砂是不可再生资源,资源占有率低就意味着原料利用率高。台玻通过产品创新,节省近22%的原料,不仅成本大大降低,更拓展了市场,成为环境友好型企业。目前,台玻研发团队正在向“2毫米”挺进。

在玻璃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中,光伏玻璃作为其中的新兴产业,其竞争热度也持续攀升。“谁能突破透光率难题,谁就能领跑市场。”公司行政部课长许荣金表示,台玻一方面把产品由厚向薄转变,另一方面率先采用国际先进的镀膜技术,把透光率提升到94%,成为行业翘楚。李跃福说,透光率越高,就意味着太阳能利用率越高,这是目前行业攻坚的方向。

节能减排,日益成为玻璃行业转型升级的核心要求。为此,台玻不惜斥巨资,引进脱硫脱硝设备。

目前,公司已对一期投产的生产线果断停产整顿。此举看似忍痛割爱,却暗藏生机。“一期生产线是250吨/窑,一方面产能低,另一方面没有采用脱硫脱硝技术,越来越受到国外市场门槛的制约。”许荣金说,     
去年8月底,公司新上的二期生产线直接配套国际最先进的脱硫脱硝设备。这套德国鲁奇脱硝设备投资达1300万元,全省仅此一套。目前,国内玻璃产业采用的脱硫脱硝设备一般投资在500万元左右。同时,台玻引进尾气静电除尘设备,使烟尘排放量减少到每立方米30毫克,而此项国家标准为每立方米50毫克。

传统玻璃生产尾气热度达420摄氏度,能量白白流失,岂不浪费?公司继续出招,谋划建设锅炉余热发电设施。目前,台玻已与国家电网合作,相关方案已敲定,预计投资2700万元,项目有望在年底完成。“余热发电,可为中央空调等装备提供能源。我们还将凭借技术手段确保外网和内网电源协调供给。”李跃福说,此项看似投入大,但每年发电价值400万元,7年即可回收成本。

坚持夜间生产,实施节能用电、错峰用电;投入百万实行变频节能改造,每月节省10余万元;试行低压冷却风机的节约能源实验和引进重油燃料节约系统……正是坚持在“节”与“减”上做文章,台玻环保“双刃剑”越舞越生风:总投资8500万美元的二期年产量18万吨,是一期项目的2.25倍,年产值也从3.5亿元提升到11亿元。

(关键字:台玻 环保 玻璃)

(责任编辑:00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