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有色金属地勘单位之忧

2014-6-9 14:18:03来源:中国矿业报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有的地质队就如同一辆上世纪50年代的老解放牌汽车,满载历史的包袱和传承艰难行进。”记者在湖南省调研采访时,一位老地质队员对记者如是说。
  这些年来,地勘单位过了几年好日子,一些老职工欣喜地说:“地质工作的‘春天’来了。”但如同退潮后的裸泳,在目前矿业经济又陷入持续低迷的状态下,地勘单位的前行步伐又开始显得沉重,显得步履维艰。
  而摆在地勘单位面前的还不只是“历史包袱重”这么简单。地勘投入的减少、境外找矿的迷茫、企业化改革的呼声一直萦绕在地勘单位的周围,也给他们带来了诸多的迷惘与困惑。
  地勘投入的减少
  受世界经济下行和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双重影响,当前整个矿业经济形势并不景气。湖南省的地勘单位已经感受到了宏观经济对地勘行业的影响:社会资本进入到找矿领域已经明显下降,现在有些矿业权转让都成了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勘单位地质找矿的积极性。
  不只是商业性勘查项目剧减,国家投资的项目也在缩减。一位地勘单位的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对地质工作最直接的影响是,前几年,国家加强地质工作,各种投入很多,地勘项目应接不暇,很少有地勘队员待在家里的情况,但现在,由于项目急剧减少,已有一部分人无事可做,只好待在家里。”
  事实上,湖南作为“有色金属之乡”和“非有色金属之乡”,有着千亿的矿业产业和近百万的产业大军。
  据5月底在长沙召开的湖南省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推进会透露,自2011年开展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以来, 湖南省投入地质勘查资金31.1亿元,圆满完成了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第一阶段(2011年~2013年)3年工作任务。
  但就地勘投入而言,目前,每年4亿多元的省级财政投入显然无法支撑这个巨大的产业,但即便是这4亿元的投入,也是湖南省国土资源厅近年来努力争取的结果。据湖南省地矿局副局长王伟华回忆,这是投入最大的时候。
  相比较而言,内蒙古、新疆、河南等北方的一些矿业大省对于矿业的投入很大。国土资源部的数据显示,2013年,内蒙古省级财政对于地勘的投入已超过10亿元。
  在湖南省国土资源厅的一次内部经济形势分析会上,相关负责人表示,全省地勘投入的萎缩已成既定事实,主要是社会投入的资金大量减少导致的总体地勘投入锐减。这不禁让人担忧:找矿突破3年的目标完成了,5年怎么办?8年的目标怎么实现?

境外找矿的迷茫
  “境外找矿项目现在已成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湖南省地矿局科技处一位负责“走出去”的同志说。
  2010年以来,湖南共争取国外专项项目82 个,涉及20个国家的20种矿种,获得国家补助资金3.68亿元。
  2012年12月,湖南省地矿局局长叶爱斌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曾表示,“目前,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已在10个目标国合作勘查了27个境外风险找矿项目,项目总费用达2.1亿余元。其中,获批国家风险勘查补助金9591万元,自筹资金11425万元。”
  初尝了境外找矿项目甜头的地勘单位甚至总结:地质队的地质找矿“三大宝”已由过去的罗盘、放大镜、地质锤过渡到了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遥感勘探,现在终于到了技术、管理和资本(即大致接近现代地质)的阶段。
  然而,自2010年连续实施3年境外找矿项目之后,中央地勘基金停止了境外项目的申报。伴随而来的是地勘单位对境外找矿项目的迷茫。
  2013年,申报突然停止了,但是在2013年之前,很多单位自己响应国家的“走出去”战略,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已在国外取得和参与了一些矿权,一些境外找矿项目做完预查之后就面临资金问题。但彼时突然失去了中央地勘基金的支持与引导,地质队本身又缺少资本,这些项目面临着“断炊”的残酷现实。
  “项目实施越到后面资金需求就越大。我们国家的政策是两年不做勘查,就缩减面积的1/4。国外一些国家也一样。不管是以前国家资助的项目,还是风勘资金资助的项目,都面临着烂尾的风险。”一家地勘单位负责境外找矿项目的负责人说。
  “目前,地质队有1.5个优势:一是技术优势;二是国内的管理优势。但还缺少国外的半个管理优势和资本。如果没有国家的引导,地质队就会进入迷茫期。”上述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地勘单位改革向何处去
  著名地质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毓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对于许多还未进行改革的国有地勘单位来说,他们并未摆脱“打工者”的角色,“地勘单位用国家的钱找矿,取得的找矿成果和地勘单位没有直接的关系,不能共享其成果。如此以来,怎能调动他们的找矿积极性呢?”
  “国有地勘单位改革已迫在眉睫。” 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特邀专家王希凯则认为,“对大多数地勘单位来说,企业化是必由之路,没有其他选择”。
  道理虽然这么说,但地勘单位的实际情况却并非一些专家、学者们想像得那么简单。首当其冲的就是包袱重、产业单一、家底薄的问题。
  据统计,湖南省的地勘单位均面临退休人员比重过大的问题。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的退休人员和在职人员已经达到了1∶1的比例。有的单位退休人员的比例甚至远远高于在职人员的。而这些退休人员大多是为共和国的地质找矿事业立下过汗马功劳的功臣。
  除此之外,还有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湖南省的地勘单位大多数以地质勘查为主,小部分的涉足了工程勘察、房屋建筑基础勘察、岩石施工等衍生产业,还有部分涉及了矿业开采。但就湖南而言,地勘单位基本上没有或很少拥有矿权,即使有矿权,要进行开采也面临很多难题。
  据湖南省一位地质专家估算,湖南省地勘单位的人均资本不到2万元,而这样的资本实力是无法适应矿业权市场对于资本的巨大需求的。
  目前,事业单位改革正在推进,从一些省份地勘单位改革的实践情况来看,情况并不乐观。
  一些熟悉地勘行业的专家提出,地勘单位的改革不能一刀切,不能照搬内蒙古、新疆等矿业大省的做法。相对于这些省份每个地勘单位都拥有不少优质矿权,并且早已在探索探采一体化路子,像湖南这样的内地省份,大多数地勘单位根本没有配置矿权,主要靠“打工”为生。
  陈毓川认为,国家应当给予地勘单位更加宽松的政策,鼓励地勘单位实现企业化发展。“国有地勘单位找到矿以后,国家应当把矿权留给他们,让这些单位以此为资本,实行勘探开发一体化,走企业化发展道路。”他说。
  陈毓川的观点得到了湖南省地质专家的赞同。湖南省地矿局一位领导认为,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首先需要解决“钱从哪来、人到哪去”的问题。而地勘单位企业化则需要经历3个阶段:首先是充分发育的地勘市场,包括矿产风险勘查市场;其次是地勘单位的产业化;最后才是地勘单位的企业化。“而目前连充分的市场化都尚未完成。”他说。
  上述领导认为,地勘单位改革首先要深入调查研究、征求地勘单位的意见、搞好布局、搞好顶层设计。
  最近听闻,作为行使行业管理职能的国土资源部的主要领导对于地勘单位改革的意见是,改革应因地制宜,要以促进发展、增强实力、改善与提高民生为目的,不搞一刀切。这无疑是一个科学的态度,也是一个实事求是的态度。
 

(关键字:有色金属 找矿 地勘)

(责任编辑:00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