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钴行业20年发展历程

2013-5-13 15:31:38来源:中商网撰写作者:刘宁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中商网讯:1989年,宜兴物资局局长殷华从国储局借用了120吨金属,那时他万没想到这个举动开创了中国的一个新的工业领域。当时有3家国有硬质合金制造企业都需要金属钴。但都没胆量直接从国外进口,金川那时也还没有开始生产金属钴。

所幸殷当时担任的职务跟工业方面联系比较紧密,他可以从国储局借到金属钴,但需要支付6%的成本,也就是说借120吨,年底要归还7吨给国储局。3年后,他手上有了300吨的金属钴,当时殷就以20美元/磅的价格卖掉这300吨,然后又以11美元/磅的价格从国外采购回更多的金属钴。

黄金发展

2002年之前对于国内金属钴进口商来讲是黄金的发展期,当时只需要把进口来的钴直接卖给国内急需货源的硬质合金厂商以及陶瓷厂商。1999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及2001年美国911事件后,钴价跌至5.8美元/磅,那时殷开始积极的储备资源,他的上海夏商贸易公司在2001年到2002年间从欧洲和刚果金总共进口了1500吨金属钴。一些人认为这种超低钴价是中国钴行业资源储备的开始,后来越来越多的市场人士开始筹集资金建冶炼厂,随后市场交易也逐渐增加。当时人们也逐渐开始进口钴产品以及一些钴原料,邵佰煊就是20世纪90年代国内第一批进口钴精矿的人之一,他在2004年创建了浙江嘉利珂镍钴有限公司。

与古巴的关联

海茂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在1998年到1999年之间曾9次飞往古巴试图从那里采购钴产品出售给金川集团。然而他第一次的试水就让他损失了2000万元。那段时期钴价由17-18美元的价格大幅跳水至7-8美元,他除了眼睁睁看着价格下滑别无他法。后来他改变经营方向做起了金川集团的进口代理商。更为重要的是,这次损失经历之后,宁认识到要往上游发展,随后在香港成立了矿业交易公司,他认为无论一个冶炼企业规模有多大,如果撇开原料资源去谈产业链或者资源整合都是毫无意义的。

爆发期

199910月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在上海第一次举办了镍钴会议,当时参会人数达到200多人,远远超出预期的80-100人。会议预计未来10年将是中国钴行业的集中爆发期,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小金属,而且加入到进口原料为本土企业冶炼之用的行列中。这十年刚好也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期,全球钴市发生了深刻变化,钴价出现了大幅的波动。

钴市元年

2001年底中国加入WTO后,中国把2002年作为钴行业的元年。更多的人开始进口钴精矿来生产钴盐,接下来几年时间进口量和市场供应量激增。同时,一批钴冶炼厂突起。如赣州逸豪优美科、2001年的烟台凯实、2002年的浙江华友,2003年的江苏凯力克,浙江嘉利珂,宁波科博特,2004年的赣州腾远钴业以及2005年南通新玮。这批企业正好赶上钴行业的牛市,中国市场金属钴的价格曾攀升至90万元/吨,当时最天真的猜测是钴价能达到100万元/吨。

固有缺陷

20世纪90年代他跟着他父亲邵佰煊进入了钴行业,当时他父亲还在宁波物资局任职。但是中国的钴产业诞生时就有固有的缺陷-----缺乏钴资源。冶炼企业的原料基本全靠进口,而且在原料采购上花费很大力气。Jerry2005年到访非洲,他发现在每晚300美元的酒店无法入睡,没有像样的床,没有水洗澡,但这并不是他遇到的最严重的问题。很快他发现当地的矿商都拒绝跟他做交易,他们只跟欧洲企业合作,更有甚者在朝他咆哮。直到2006年华友和佳远才到非洲去投资。华友总裁陈雪华表示,能成功在当地投资需要的不仅是资金和时间,最大的挑战是文化和价值观的差异。华友在取得非洲项目的成功运营上花费了相当长时间,期间他们努力跟当地政府沟通、提高劳动者的收入以及扶持了当地一些慈善项目。

产业源头发展

2010年,Ning Yathoi成立了香港矿产品国际贸易公司。中国几乎所有的冶炼企业只是个中间处理商,对于他们来说很难获取原料更别说掌握定价权。所以他倡议中国企业应该寻求更多的原料资产。1年后,金川集团收购了Metorex获得稳定的原料供应渠道。

2008年的金融危机又给新入企业提供了一个良机,上海格派实业有限公司就在这年进入钴行业。格派总经理曹栋强透露2008年他以极低的价格采购了一批钴精矿作为事业的开端。公司2009年的时候还可以进口20000吨精矿,但惨淡行情下,当时国内多数冶炼厂都中断了与矿商之间的合同履行。时间到了2011年,中国已经成为最大的钴出口国以及全球第二大进口国。2011年全年钴精矿进口量达348926吨,是200241000吨的8倍之多。而从2002年到2011年的10年间,中国钴产量由3500吨激增至37000吨,消费量也由5800吨增加到29000吨,消费多来自电池行业。

转折点

2012年又是中国钴行业的一个转折点,钴精矿进口量大幅下滑49.4%176205吨。暴跌的背后是钴价持续几年的下滑,国内钴市场人士不得不进行价格战。一位行内人士曾这样描述当下的市场状况:如果你不卖你就是等死,但如果你卖了你就是找死。此外,由于买不到低价钴矿,所以国内冶炼企业都蒙受了巨大的损失。2011年初,央企中国新时代集团收购了浙江清峰钴合金新材料有限公司,成为最大的股东,中国钴行业进入并购时代。次年格林美购买凯力克51%股权,而其他厂商也都采取了停产或者减产措施。20134月中国有色金属协会钴业分会的负责人表示,中国钴行业的盲目扩产得到了遏制,一些厂商来向我们寻求帮助,寻找潜在客户。中国钴行业的黄金发展期已过,未来几年市场有望被幸存的一些大型企业掌控。据钴业分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前十大生产商的产量占国内总产量的82%,而2010年只有61%的比例。生存下来的企业发展前景依然比较坎坷,他们仍然要面对更加复杂的全球钴业局势。

展望

现在关注的焦点在中国的冶炼企业是否应该停止金属钴的冶炼转向纯进口,又或者是只生产钴化合物。格派曹认为,中国应该停止金属钴的生产,因为非洲的生产成本非常低,而且又没有任何运费的产生,这些优势无可比拟。格派金属钴的进口量已经由2009年每月20吨增加至2013年每月的100吨,接下来还会增加进口。一位冶炼商表示,今年确实有不少厂商打算减产,目前生产金属钴利润太低。对于厂商来讲,拥有稳定的原料供应渠道以及合理的原料价格就是拥有先天的优势。中国冶炼商的彼此合并充足其实没有多大意义,除非他们能有低廉且稳定的原料供应。虽然市场上有些人士还是期待金属钴价格的反弹,但是更多的人对钴的发展前景持谨慎态度。夏商的殷表示,这是钴行业最长的熊市,市场需要时间来消耗前期激增积压下来的库存。殷认为钴价不跌到矿山难以运转价格是不会稳定下来的。

(关键字:中国 钴行业 发展 历程)

(责任编辑:0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