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距离2002年镁业分会成立已经整整十个年头。在这十年里,中国镁工业以民营企业为发展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在艰难中不断地抵达新的高度,又不断地迎接新的挑战。
——产能产量世界第一,是全球最为重要的原料供应基地
2002年以来,我国原镁产能快速扩大,年均增长率为15.32%,原镁产量稳步增加,年均增加率为10.53%,截至到2011年,我国原镁产能为158.30万吨,约占全球总产能的89.2%,原镁产量为66.06万吨,约占全球总产量的83.3%。
——推广应用有进展,消费水平显著提高
十年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镁业分会始终将推广应用工作放在突出位置,积极推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并取得了较大进展,金属镁在交通运输、航空航天、3C、国防军工等领域应用不断拓宽,据统计,2002—2011年以来,我国原镁消费年均增长率高达23.9%,截至到2011年我国原镁消费量为27.68万吨,连续两年居世界第一。——原镁价格波动趋于合理,已逐步掌握定价话
语权过去十年中,原镁价格在15000元/吨上下徘徊。但是,2007—2009年原镁价格暴涨暴跌对镁行业的负面影响至今仍在,2010年以来,随着2007—2009年价格剧烈波动负面影响的发酵,不少中小型冶炼企业纷纷关闭,行业集中度有了较大提升,再加上陕西镁工业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国镁行业“小而乱”的局面,原镁价格波动也更趋合理,并使我国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定价的话语权。
——节能减排进步明显
全行业已全面实现使用清洁能源为燃料,并通过在窑头、窑尾加装余热利用装置,节能35%—60%,通过引进蓄热技术,实现还原工序节能50%—70%。据统计,2011年我国吨镁能耗为5吨标煤左右,相比于2002年的10—11吨的下降幅度超过50%。随着冶炼技术水平的提升,特别是像竖罐等技术的逐步成熟,镁冶炼能耗还有30%的下降空间,节能减排潜力很大。
——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一是冶炼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2002年,我国万吨以上规模的企业仅有6家(最大不足5万吨),占当年总产量的30%左右;2011年,我国万吨以上规模的企业已达21家,占当年总产量的62%,3万吨以上的5家,占当年总产量32%。我国镁冶炼大型化、规模化趋势非常明显。二是加工产业集群逐步形成。2002年,我国镁加工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仅有的一批加工企业也只是以镁粉加工为主,时至今日,不仅涌现了一批龙头企业,而且还根据产业特点和区域特点形成了多个产业聚集区。如: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产业聚集区、珠三角产业集群、重庆产业聚集区、山东产业聚集区、山西产业聚集区等。
(关键词:镁行业 镁产能 镁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