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导读: “去年,生产100万吨煤,销售后实现了100万吨煤的经济效益;而今年,生产了200万吨煤,但其中100万吨经过煤炭深加工,生产了10种产品,其中有5种是畅销市场的高端、高附加值产品......
关键字: 资源优势 经济优势

“去年,生产100万吨煤,销售后实现了100万吨煤的经济效益;而今年,生产了200万吨煤,但其中100万吨经过煤炭深加工,生产了10种产品,其中有5种是畅销市场的高端、高附加值产品,结果实现了比销售300万吨煤炭还要高的经济效益。”省经委副主任崔文德用简单的数字解释资源优势转换的概念。

以此类推,青海省许多矿产资源、农畜产品、中藏药材等,都可以通过深度加工、循环利用,生产出市场需求量大、附加值更高的优质产品。这就是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战略的核心,也是目前青海省园区工业与传统工业经济存在巨大差异的内在本质。

青海发展的优势在资源,潜力在资源,希望在资源。建设新青海,创造新生活,就要用循环经济的理念统领资源开发和经济建设,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扩大经济总量、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深入实施资源转换战略,推进资源、产品、产业深度融合,推进企业、园区、区域全面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提升,不断增强全省经济综合竞争力――省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这一战略。

多年来,通过实施资源转换战略,青海省初步形成了以水电、油气、盐湖化工、有色金属四大支柱产业为主体的资源型产业体系,资源开发利用具备了一定基础,但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仍然比较粗放:资源循环利用、精深加工能力弱,资源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低,许多企业产业规模小、链条短,一些资源产品几乎未做任何加工就出售到东部沿海地区,价格低廉且易受市场变化的冲击。

“坚持构建节约资源的增长方式,实现资源开发从粗放向综合转型,资源加工从简单向精深转型,资源产品从初级向高级转型,资源项目从分散向集约转型,资源产业从单一化、封闭化向体系化、融合化转型,形成分工合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资源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这是省委省政府的主导思想,也是园区工业发展中的主攻方向。

在完成了观念转变、破解了资源转换的技术瓶颈后,按照省委省政府制定的发展战略,青海省以三大工业园区创建为战略平台,从产业布局、项目引进、资源配置、产业链设计等诸多方面入手,充分利用外来企业的先进技术,在资源循环利用、产品深度加工上下功夫,不断加大资源转换力度。

“聚宝盆”柴达木是青海省资源富集、产业化较高的地区,其资源转换和循环利用的水平会直接影响全省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战略。自2005年被列为全国首批13个循环经济试验区之后,实验区编制和实施了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产业规划,依托优势资源和现有产业基础,以循环经济试验区为载体,建设新型工业化基地,努力创造高原地区循环经济模式,探寻资源价值最大化途径,为全省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做出了贡献。

盐湖集团以循环经济的理念,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用新技术、新工艺对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和利用,用现有资源创造了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在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探索上创出了新路子。综合利用二期、三期项目从规划到实施,循环利用、资源转换的理念始终贯穿其中。ADC发泡剂项目就是典型的循环经济项目。ADC发泡剂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烧碱、氯气、尿素等,而这些正是盐湖集团综合利用一期、二期项目生产的产品。这些产品如果外销,不但运输困难,而且附加值很低,但是用来生产ADC,就近利用、价格低廉。目前该项目已建成投产,达标后预计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6亿元。

资源转换最具代表性的还有金属镁一体化项目,该项目完全利用多年生产氯化钾所排放的废弃“老卤”,生产金属镁、甲醇、MTO制烯烃、丙烯、聚氯乙烯、纯碱等系列化工产品,全部建成后,每年可实现产值近400亿元,经济效益将超过集团主业钾肥生产。

过去,木里的焦煤只能以低廉的价格销售到省外,经济效益极低。随着循环经济的发展和焦煤加工企业进驻园区,这几年原煤价格暴涨,加工生产的焦炭价格比原煤翻了几番,加工产生的尾气也成为下游煤化工企业的主要原料,增值效应十分明显。

今年年初,省政府对木里煤矿进行全面整合,组建青海省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和青海大美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并在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乌兰工业园及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甘河工业园投资建设两个600万吨煤基多联产项目,推进煤炭开采和煤化工产业一体化发展。两个600万吨煤基多联产项目建成后,将带来上千亿元的销售收入。更重要的是,依托煤基多联产项目,将为青海省今后的工业经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对于矿区企业来说,不再单纯的出售煤炭资源,而是通过技术升级,生产出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进一步推动焦煤的资源优势快速转换为产业优势。

近年来,依托丰富的电力资源,单晶硅、多晶硅、电解铝等产业云集西宁经济开发区和海东工业园区。这些产品在增加地方经济总量中占有较大的分量,但高耗能也相对抵消了其产生的经济效益。园区在引进这些企业的同时,也有计划地将单(多)晶硅深加工、铝型材、铝箔等项目纳入其中,于是又催生了园区新材料产业。资源性产品经过深加工,摇身变成了市场急需的高附加值产品,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远胜单纯的硅棒和铝锭。

单晶硅、多晶硅及其产品的开发,又连接着一个新的能源产业――太阳能光伏电站在青海省西部的迅速崛起。

地处高原的青海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由于技术和成本的限制,一直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单晶硅、多晶硅产品量产后成本的降低,将太阳能大规模转化为电能的时机也随之而来。截至目前,柴达木循环经济实验区已建成投运40个光伏项目、913兆瓦实现安全并网发电,已累计发电4.7亿千瓦时。

资源转换战略的实施也推动了其它产业的发展。南川工业园区的藏毯、牛绒和牛肉干加工企业加快技术提升和品牌打造,使畜牧业优势资源得到充分开发,经济效益比过去卖原料翻了几番;生物园区的医药企业则以高科技手段,对传统中藏药材进行精深加工,其成品药的经济效益成倍增长。 可以预见,随着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的全面实施,青海省工业经济在华丽转身后,将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繁荣,传统农畜产品资源的开发也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责任编辑:00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