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工业园区科技创新 实现从单一资源向镁等资源的综合开发

导读: 在科技创新的驱动下,青海盐湖工业股份公司钾肥生产规模从20万吨/年发展到240万吨/年,从单一的开发利用钾资源到目前的钾、钠、镁、锂、氯盐资源的综合开发、集约利用方向发展......
关键字: 青海工业园区 镁资源 综合开发

 把高新技术项目建设和高新技术孵化基地建设作为园区经济增长和创新发展的“发动机”和“加速器”,引领青海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在今天我省各个工业园区,一条生产线、一个科技研发环节、乃至每一项经济指标的攀升,无不蕴含着“科技创新是第一驱动力”的巨大能量。

正因为科技创新的引领,今天的盐湖资源开发才由单纯依靠资源驱动型经济迈向创新驱动型的新空间。因为保持盐湖资源开发的可持续性必须考虑钾、钠、镁、锂等元素的综合开发,以及其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氯气如何与油气和煤化工的结合;在科技创新的驱动下,青海盐湖工业股份公司钾肥生产规模从20万吨/年发展到240万吨/年,从单一的开发利用钾资源到目前的钾、钠、镁、锂、氯盐资源的综合开发、集约利用方向发展。

2011年,科技部将海西盐湖化工特色循环经济产业集群列入首批“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培育)”。以关键技术突破,带动产业链创新,构建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探索了一条盐湖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新模式。目前,以盐湖化工为核心的钾、钠、锂、镁、氯盐特色产业集群初具规模,盐湖化工产业整体竞争力大幅提升。集成国内外科技资源,推动区域创新集群的形成,真正带动区域由主要依靠资源驱动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强力依靠科技创新驱动的发展方式,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不可小觑。

创新,意味着超越;创新,意味着“核裂变”。

拥有各类专利270项,培育了一批以高原动植物资源精深加工和现代生物技术为主的科技创新产品和科技研发平台,极大地提升了省会西宁园区核心竞争力。从去年开始,青海生物科技产业园区以发明专利、核心知识产权、高新技术产品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增加值的56%,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单位土地面积工业产出率4054万元/公顷,位居全国88个高新技术产业园前列。

科技创新生发的效应远远不是在数据层面。最为关键的是其直接带动和影响着产业结构的优化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通过加速科技创新步伐,综合运用存量提升与增量调整的方法,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企业结构、产品结构、人才结构、资本结构等,以科技创新为依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不断增加,使得经济结构得以调整和优化,带动了可持续发展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自然增强了,无形中又会带动、聚集、辐射、影响一批企业和产业。

只有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力,提升成百上千个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园区整体创新实力才能得到增强。

难忘在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采访时,中小企业园与科技产业园中诸如“藏宝”、“高原羚”等一批批小企业的成长与孵化。从初级的牛羊肉加工到全省著名的科技型青藏高原特色产品精加工企业,积极实施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在青海生物科技产业园建设最大的一条FD冻干生产线,一批高品味的活性冻干产品在给企业带来丰厚效益的同时,也助推企业走上了科技创新之路。而青海高原羚食品有限公司不惜花两年时间,在北京、广东等地求技术、觅专家,将“小青稞”做成“大产业”,专利产品青稞挂面的问世,彻底改变了我省青稞以传统作坊生产糌粑粉和青稞酒的产业格局。一个个“小而强”企业的成长,无不印证了科技强大的引领作用。
 
事实上,让科技创新的种子在园区开花结果。变青海“制造”为青海“创造”、变“资源驱动”为“科技驱动”,无论是在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还是在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海东工业园区,拿出年销售收入的3%至5%搞科技攻关、产品研发,一个个国家和省部科技攻关项目、世界性技术难题得以被攻克,围绕优势产业,培育、引进、延伸相关产业链条,实现要素集中、功能集成、产业集聚,形成专业化、特色化、规模化的创新集群,在科技力内生作用的驱动下,园区内产业从大而全到多而优、小而强,因注入了“科技”的份量,产品的附加值有了更大的含金量,产业的特色规模效应在呈几何倍的放大,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得以成形。

着力营造与国内外接轨的科技创新环境,大力推动公共技术平台建设,目前,青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拥有省级生产力促进中心3家,省级技术转移机构2家,孵化器企业4家,省级大学科技园1家,省级产权交易中心企业1家。康普生物、金诃藏药和珠峰虫草3家企业获批“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青海生物产业园孵化创业有限公司2011年被评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无疑,建立开放平台,创新合作模式,积极拓展国内外两个市场,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参与国内外合作与竞争,集聚与利用域外资金、人才和技术,学习与吸收先进的发展理念、发展模式、管理方式,在开放中促进自身发展,增强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

寻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良方,出科技创新“牌”,打高新技术“拳”。从追踪到赶超,从跟跑到领跑,需要全力一跃,这一跃就是科技创新,这一跃产生的是核裂变效应。

(责任编辑:00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