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是通化困难最多、压力最大的一年,也是充满机遇的一年。通化市将贯彻落实省十次党代会精神,以及日前省委、省政府保增长的决策部署,抢抓机遇,强化措施,全力促进通化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通化市市长田玉林在接受本报报道组专访时告诉记者。
据记者了解,今年以来,通化市集中精力抓项目、兴产业、惠民生、促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良好开局,经济较快增长,城乡建设取得新进展,民生工作扎实推进,各项事业继续进步,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6.2%。1月份至5月份,全口径财政收入增长33.9%,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38.2%。但是,国内外经济环境正在发生复杂变化,通化的冶金、医药等产业受到的严重冲击仍在显现。面对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通化市积极采取措施,通过转方式、调结构、上项目,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千方百计解决突出问题,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财政收入仍然保持了较高增幅。
田玉林表示,当前,通化市要把稳增长作为突出任务,切实用足用好国家的新政策、新措施,强力推进“三化”统筹和“三动”战略实施,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良好态势,确保实现今年目标。
田玉林告诉记者,为了确保经济稳定增长,通化市将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加大力度,加紧工作,年内规划开工建设的832项3000万元以上项目和232项亿元以上项目要加快推动、全面实施。截至5月末,3000万元以上项目的开工率已接近70%,通钢装备大型化改造、东宝人胰岛素注射剂三期工程、5万吨镁合金、长白山医药物流中心等项目正在抓紧推进。对正在谋划的通化至靖宇及通化至集安高速公路、梅河口煤矸石发电、集安界河电站等项目,抓住国家加快项目审批和建设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国家核准,早日开工建设。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利用省里搭建的各种招商平台,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和大企业、大项目,全力推进凯利国际工业博览城、丰汇润湾湾川生态新城两个“百亿元级”项目和四长医药工业园、红星美凯龙江南新城商业综合体等重点招商项目实施。
二是千方百计促进工业增长和产业升级。加快医药、冶金、食品、机械制造、建材、化工、能源等8大工业产业跃升,坚持一企一策实施分类指导,集中力量研究解决工业运行中突出问题,提振企业发展信心,确保工业平稳较快增长。集聚各类创新资源,全力推动通化医药高新区晋升为国家级高新区。继续做好“问题胶囊”处置工作,努力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全面开展质量兴市活动,强化药品、食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新版GMP改造,严格产品质量监管。坚持支持通钢、服务通钢、发展通化的指导思想,在应对价格波动、扩大市场需求、降低运行成本等方面帮助通钢解决实际问题。加快打造千亿级生物产业基地和千万吨新型冶金产业基地,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生态资源产业和保健品产业,积极发展商贸、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推动旅游和文化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努力构建多业并举、多业支撑的发展格局。
三是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全面加快以高速公路、铁路、机场、陆港为主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下半年开工建设通长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通丹铁路,年底前力争通化机场通航、通丹陆港封关运营。加快市区和县城建设,大力推进城镇化,提高区域中心城市的带动力、辐射力。加快民生工作计划落实,突出解决好增收问题,进一步抓好富民工程,按时完成向人民群众承诺的112件民生实事。继续推进城市棚户区改造和“暖房子”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积极改善教育医疗卫生和文化设施,市科技文化活动中心、城市规划展览馆等民生工程年内竣工。
四是进一步破解资金瓶颈制约。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密切合作,推进银政银企对接。壮大融资平台,提高各类担保机构的担保能力,深入挖掘地方政府融资潜力。支持和鼓励企业上市融资、增资扩股,增强企业自身融资能力。积极引导企业发行债券,探索发行中小企业私募债券和结构化债券融资等新品种。
五是抓紧抓好国家促进经济平稳增长政策措施落实。准确把握国家稳增长的政策导向和要求,深入细致地抓好对接和落实工作,抢前抓早、超前谋划、充分准备,以超常规的举措争取超常规的成果,把各项政策措施转化为加快发展的现实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