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能否实现“软着陆”?

导读: 2012年5月以来,国内外政治经济的“利空”消息纷至沓来,随着西方经济陆续出现新问题,欧洲经济濒临紧缩边缘,金融环境继续恶化,世界经济复苏的曲折性、艰巨性进一步显现......
关键字: 经济 软着陆 中国

2012年5月以来,国内外政治经济的“利空”消息纷至沓来,随着西方经济陆续出现新问题,欧洲经济濒临紧缩边缘,金融环境继续恶化,世界经济复苏的曲折性、艰巨性进一步显现。而中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使得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因此,实现中国经济的“软着陆”,将是中国政策决策者们和全世界经济体重点关注的问题。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中国的电煤和铁矿石顾客要求商家推迟交货——有些顾客还不履行合同,是迄今该国经济放缓对全球原材料市场形成冲击的最新迹象。

作为世界商品消费的主要引擎,中国的商业周期对原材料市场来说至关重要,比如用于炼钢的铁矿石以及用于火电厂的电煤。由于经济增长放缓,国内原材料库存走高,4月份大宗商品进口出现令人意外的疲软,铁矿石进口创下半年以来的低点,铜的进口量创下8个月以来的低点。

中国经济一季度同比增长8.1%,呈现出近3年里增速最低的状态。虽然中国政府在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将2012年的经济增长目标下调至7.5%,但连续多个季度下滑的经济增长趋势依然引起关注。

进入5月份以来,相继公布的4月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进出口和发电量等各项经济指标增速均不理想,其中1~4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2%,创下2009年以来新低,而4月份日均发电量同比仅增长0.7%,增速更是微乎其微。

要确保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稳增长无疑将是未来一段时期内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9日在湖北考察时召开的六省经济形势座谈会和在2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强调,要认真贯彻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正确处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三者的关系,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根据形势变化加大预调微调力度,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积极采取扩大需求的政策措施,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创造良好政策环境。这显示了中国政府可能采取更加积极的货币和财政措施。分析人士说,中国政府可能采取比2008年金融危机后更加谨慎的行动,以应对这场经济减速。如今的中国经济不追求高速度,但仍然需要比较稳定的增速,以增加就业、改善民生、壮大国力。而考虑到经济运行的巨大惯性,以及严峻的世界经济环境,尽早为中国经济“保底”非常必要。

要为中国经济“保底”,稳增长的政策选择是关键。其中,货币政策无疑是最受各界关注的。分析认为,经济增速的回升、需求的稳定,与货币政策力度的把握有密切关系。

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坚持稳健货币政策的基本取向,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更加注重满足实体经济的需求。另外,中国人民银行5月12日宣布,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年内第二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透露出当前货币政策在实际操作中的新动向。

在扩大内需方面,国务院常务会议一方面提出完善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抓紧落实扩大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的实施范围;另一方面又部署推进“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按期实施,鼓励民间投资参与铁路、市政、能源、电信、教育、医疗等领域建设。

目前,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其他重要经济指标包括耗电量、铁路货运量以及银行房贷量,都表明中国的经济放缓仍在延续,显示出存在一定的“硬着陆”的风险。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报道,中国在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上的可能的变化将耐人寻味。

中国经济的“软着陆”可以期待,但任重而道远。

(责任编辑:00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