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负时代重任 建设科技强国——中国工程院院士欧阳平凯谈从“三个决议”看百年党史

2021-12-20 14:48:55来源:中商网撰写作者:王金玉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12月1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工业大学生工学科群首席教授欧阳平凯,走进南京工业大学党史学习教育大讲堂,以《肩负时代重任、建设科技强国——从“三个决议”看百年大党光辉历史》为题为广大师生做专场报告。

饮水思源,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较之欧洲很多国家,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不算早,但为什么西方的共产党失败了,而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成功?”报告伊始,欧阳平凯抛出了发人深省的一问。

“1945年,中国共产党六届七中全会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我刚出生。在成长过程中,我深刻体悟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深刻涵义。”欧阳平凯回忆道,中国共产党通过不断总结,明确了前进方向,老百姓饮水思源、空前团结,翻身不忘共产党。当年为了欢迎抗美援朝志愿军伤员归来,乡亲们自发地在家乡黄兴川路街头等到深夜12点钟。

欧阳平凯从抗美援朝讲到改革开放,从改革开放谈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带领大家重温了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学习了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欧阳平凯娓娓道来,援引鲜活的党史事件解读百年大党的力量源泉和成功密码。

“吃水不忘挖井人。3个历史决议贯通历史、现在和未来,记载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光辉历程。”欧阳平凯说。

白手起家,创建全国首个生物化工专业

中国共产党从一穷二白的昨天走来,经过艰苦奋斗创造了今天的辉煌成就。欧阳平凯感慨地说,“我们要汲取伟大建党精神,并将其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动力。”这是他成长为“生物化工第一人”的动力之源、力量之源。

1963年,欧阳平凯以优异成绩考取清华大学。在基层摸爬滚打10年后, 1978年,他再次走进清华攻读硕士学位,1981年以全优的成绩成为清华化工系提前毕业的首位研究生,毕业论文《换热网络的择优组合》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毕业后,欧阳平凯来到南京化工学院(南工大前身)工作。2年后,正当他准备出国攻读化工博士学位时,学校领导找到他:“学校要成立生物化工专业,准备送你出国进修学习生物技术。”

欧阳平凯迟疑了。他本硕都就读于清华大学化工系。从化学工程转为生物化工,无异于是撤离即将占领的阵地,转而强攻一个情况不明的战略高地。可知难而退不是他的个性。怀抱赤子之心,他38岁转行,先后在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和美国普渡大学进修生物技术。1987年,欧阳平凯学成归来,白手起家创建了全国第一个生物化工专业,并担任教研室主任。同年12月,欧阳平凯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党和人民培养了我,我必须迎难而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回忆起艰苦创业史,欧阳平凯说,没有教材,就翻译国外最新资料;没有资金,就东奔西走找科研合作单位。每天,欧阳平凯坚持在实验室工作12个小时以上,先后研制出治疗心血管病、肝病和糖尿病的磷酸果糖(EDP)。在创业过程中,欧阳平凯以其突出的科研成果和多篇高水平论文,晋升为当时最年轻的副教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博士生导师,获评全国模范教师,成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的首席科学家。

(关键字:工程院 决议 百年)

(责任编辑:01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