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盛化工邀经销商把脉结构调整

2014-6-10 12:09:25来源:中国化工报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一场特别的座谈会在江苏晋煤恒盛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召开,来自江苏、山东、浙江的20多家经销商、下游企业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

“有道是,当事者迷,旁观者清。今天,我们之所以邀请各位老总前来,是因为恒盛化工面临着产品结构调整重要的选择节点,而这种选择与公司生存发展息息相关。所以,希望大家从局外人的角度,提出建设性建议。”恒盛化工主管经营的副总经理黄殿富开诚布公,说明了举办座谈会的目的。

据黄殿富介绍,今年以来,国内氮肥市场遭遇历史罕见的低迷走势,主要产品尿素价格持续回落,部分厂家出厂价已跌至每吨1400元以下。许多企业惨淡经营,生产难以维持。尽管恒盛化工凭借品牌优势,尿素出厂吨价仍能保持1500元以上,但也于5月份开始出现产销倒挂,生产经营形势变得非常严峻。

“鉴于此,我们拟定压缩尿素产量,拿出1/3甚至更多的装置能力,将原中间体液氨转换为产品对外销售。为此想听听各位的看法。”黄殿富向与会者投去了诚恳的目光。

江苏省化肥工业公司副总经理陆德海对恒盛化工的做法表示赞同:“目前氮肥企业普遍面临困难,在供需关系已经严重失衡的情况下,产能无处释放,企业都挤在一座独木桥上,日子肯定难过。所以,另辟蹊径是走出困境的重要选择,而液氨市场潜在空间比较大。”

多位参会嘉宾表达了相同的看法。国内尿素年产能2013年已经突破8000万吨,至2015年这个数字将刷新为9500万吨,届时产能过剩矛盾将会更加突出。给过剩产能找出路是整个氮肥行业的当务之急。

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日前透露,“十二五”前3年全国能耗累计下降9%,氮氧化物排放总量累计下降2%,分别只完成规划期的54.3%和20%,与60%的进度要求差距不少。今年一季度对标发现,全国有一半地区节能减排预警处于红灯或者黄灯区。与会者判断,液氨市场的主要机会之一就来源于国内严峻的节能减排形势,以及大面积发生的雾霾肆虐。

江苏南京健业化工有限公司是华东地区最大的液氨经销企业,拥有67台危化品运输专用车辆,对液氨及其下游市场变化情况较为熟稔。“给过剩的氮肥寻找出路,选择液氨作为突破口比较符合市场走向。因为,当前下游己内酰胺对液氨需求保持增长。另外就是随着节能减排形势趋紧,电厂等脱硫脱硝对液氨需求也可能出现集中增长。”该公司董事长陈伟说。

在讨论完将液氨作为恒盛化工主要产品调整方向之后,与会嘉宾又将讨论的重点放在了液氨的质量控制、货源保障、服务配套等方面。经销商和下游厂家普遍认为,己内酰胺是精细化工产品,对原料质量要求较为严格,特别是油份指标控制很关键,关乎生产企业催化剂使用寿命。而电厂脱硫脱硝对液氨杂质要求很高,杂质过高易堵塞装置喷头。对于氮肥企业来说,因合成氨一般属于中间产品,只有内部消化不了产生过剩时才对外销售,故在货源供应和服务方面都未能建立一套保障体系。

“所以,我们首先要提高认识,将市场因素通盘纳入液氨经营中,然后管理手段要及时跟上,确保出厂产品具有竞争力。”恒盛化工总经理薛震提纲挈领地表达了看法,也得到了经销企业负责人的赞同。

随后经过与会者一番充分研讨论证后,恒盛化工常务副总经理、氮肥总厂厂长李伟做出归纳。首先,关于产品质量,恒盛化工要在严格执行合成氨现行标准基础上,按照优级品标准组织生产,严格控制压缩排油和合成排油两大关键工序,使其低于15ppm,并严格控制杂质;其次,加强计划管理,保持多方沟通,扩大库存能力,保证货源供应;再次,改善服务配套,确保24小时全天候装车,给予经销商、终端用户最大方便。

“我们将尽快建立适应市场的检测手段,最终依靠技术进步的力量提高产品质量。当务之急就是通过技术和管理措施,让产品在市场上成功接受各方检验,从而能够最终立足市场、稳定市场和固化市场。”李伟说。

在热烈务实的气氛中座谈会结束了,此时室外已经暮色四合。然而,与会者们意犹未尽,三三两两地继续讨论。“这个座谈会很成功!真是外眼看企业,越看越明白。以诚相待、合作共赢是我们的经营理念,加之一流的产品质量作保证,我们的营销工作一定会更上一层楼。”黄殿富兴致勃勃地告诉中国化工报记者。

(关键字:恒盛化工 氮氧化物)

(责任编辑: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