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工“路条”能否换来煤企出路

2013-10-11 8:56:09来源:中国经济时报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年初以来,共有10个新型煤化工项目斩获发改委“路条”,投资总额高达2000亿元至3000亿元。

在煤化工热潮的裹挟之下,煤化工产业链上游的设备生产商及技术服务和催化剂提供商迎来了好日子。但是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了解到,下游的煤化工行业前途仍然难测。业内人士表示,受煤炭价格、技术、产能过剩、环保等四大方面因素的挑战,煤炭企业在进军煤化工行业时应保持理性。

设备商率先获利

受煤炭市场行情不好以及国家煤化工政策明朗化影响,煤炭企业大量进入煤化工行业,目前,煤企虽尚未由此大幅获利,但大批即将上马的项目已经撬动了煤化工领域的设备、技术以及附加产品市常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包括杭州杭氧股份有限公司在内的多家煤化工设备生产商和庄信万丰在内的技术服务和催化剂提供商已经率先获利。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销售人员表示,像山西、陕西、新疆、内蒙古等煤炭资源富集地区煤化工项目建设得热火朝天,这将是公司保有市场份额以及今后拓展客户的主要地区。

杭氧股份有限公司的销售人员说,去年煤化工重启消息传出后,打电话或上门咨询的企业就开始增加了,市场气氛渐热,但因行业竞争压力渐大,订单没有明显增加,设备毛利率也在走低。

杭氧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空分设备和石化设备开发、设计、制造成套企业,已成为国际空分“五强”企业之一。在气化生产甲醇或天然气和液化制油的过程中,都需要氧气作为气化剂,这就需要空分设备。

上述公司销售人员称,空分设备在煤化工设备投资中约占5%。“明年空分设备收入可能回升,毕竟今年上半年签署了神华宁煤煤化工设备大单。明后年将是设备商接订单的高峰期。”

他解释说,包括山西潞安180万吨间接液化在内的刚获批“路条”的项目,大部分还处于前期准备工作阶段,尚未进入招投标高峰期,这中间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

同样,有望获利的还有煤化工水处理龙头企业之一的北京万邦达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煤化工耗水严重,万邦达这类为化工行业提供水处理服务的企业施展空间很大。“煤化工提速为污水处理带来发展机遇,煤化工领域的污水处理并非一般污水处理企业可以胜任的。”

煤制气产品扎堆

与上游供应商销售趋暖相应,煤化工产业项目大量上马。其中,煤制天然气颇受青睐。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发现,年初获得批复的10个项目中,煤制天然气和煤制烯烃就占了9个。

近几年天然气的下游需求快速增长,一些地区出现了天然气供需紧张的现象,而煤制天然气作为常规天然气的重要补充,顺理成章受到煤企的追捧。

8月15日,山西省政府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煤层气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业内人士认为,山西省政府从能源结构调整的大局出发颁布相关文件,或将推动整个山西加大天然气、煤制气、煤层气的开采利用,燃气行业有望在山西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庄信万丰SNG全球市场经理刘茂树认为,综合考虑技术路径、成本、能源转化效率以及能耗等因素,煤制天然气和煤质烯烃发展前景较好,可以实现大规模工业化发展。“据BP能源预估,到2020年,中国天然气的需求大约在4000亿立方米,其中煤制天然气将占到四分之一的规模。”

而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我国已获批建设的9个煤制天然气项目年总产能仅为375亿立方米。为了补充需求缺口,目前我国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和规划中的煤制天然气项目年总产能为1600亿立方米。

不过,煤炭分析师罗秀满却对煤企扎堆进入煤制天然气行业的行为泼了冷水。罗秀满则认为,我国天然气资源比较丰富,由于成本较高,煤制天然气的市场竞争力远弱于直接开采的天然气,不建议投资煤制天然气项目。

2010年,国家发改委一度收紧了煤制气审批。原因即与投资大、成本高和回收时间长有关。

煤化工面临四大瓶颈

上述煤制气所面临的价格问题是煤企进入煤化工行业所面临问题中最重要的一个。

北京一家投资机构的卓先生认为,进入煤化工领域投资必须要考虑到煤炭价格这一因素,“因为黄金十年中,煤价飙升,很少有煤炭企业将注意力放在化工上。”

以山西为例,山西煤制天然气原料煤成本约占40%左右,煤价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煤化工项目的收益。

李廷认为,不排除未来大批煤制气项目刚一投产,就面临煤炭价格上涨和天然气价格回落的窘境。届时煤制天然气项目的成本优势可能将荡然无存。

除此之外,进入煤化工领域还需要面对行业产能过剩、技术难题未解、工艺过程不环保等问题。

其中,在产能方面,过剩的主要是传统煤化工产品。

技术方面,李廷表示,我国目前只是基本掌握了煤的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技术,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等技术虽然走在世界前列,但仍然只是处于工业示范阶段,技术谈不上成熟,生产稳定性、产品质量、煤炭转化率、能耗和排放都会受影响。

环保方面,现代煤化工产品属于煤炭清洁高效和低碳化利用,是相对环保的产品。但煤化工工艺过程本身却并不环保。包括废水、煤渣处理等在内的环保问题也是业界担忧的重点。

“对于有长远战略的企业来说,煤化工可以发展,也应该发展,但目前必须要谨慎对待,在技术、环保和市场允许的条件下,适度发展。”李廷说。

(关键字:发改委 煤化工 煤化工项目)

(责任编辑:01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