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京报讯 (记者钟晶晶)就在此前多家机构预测
下调预期早已锁定
按照现行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当国际油价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变化率达到4%时国内成品油价格就可以调整。周望军表示,此次价格下调就是按照机制进行调整。
实际上在上次国内油价下调后,国际油价一直持续下滑,据多家大宗商品机构的检测数据显示,
预测降幅小于上次
据卓创资讯数据显示,截至
卓创资讯分析师认为,由于此前国内油价上调政府控制了幅度,因此预期此次降幅也可能有所收窄。此外刚公布的6月CPI涨幅2.2%,通胀压力减缓,相对偏高的油价不会对物价产生明显影响。
最近一次油价下调为
今年油价首次下调为
■ 放大镜
推新定价机制要选“中间点”
由于此前市场普遍认同国际油价太高不适合推出新的定价机制,油价三连降则增加了市场对于定价机制推出的期望。
周望军昨日也回应了这一问题。他表示,目前22天+4%的运行机制还比较成功,但在定价周期缩短,4%的变化率减小等方面还可以继续完善,但是要选择成熟的时机。“若国际油价太高肯定不适合推出,同时若国际油价太低已经低于国内石油企业的开采成本也不适宜推出,因此要选择一个合适的中间点。”周望军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
易贸资讯分析师廖凯舜分析,定价机制完善的重要标志就是缩短调价周期,若在国际油价太高时推出意味着国内成品油价格上调的频率将加快,国内油价将节节攀升,政府会考虑公众的接受程度,因此难以实施。同时,若在国际油价太低时与国际接轨,则意味着国内油价没有反映石油公司成本,石油公司利益受损也难以推出。
新京报记者 钟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