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价格要失控了?

2022-3-2 11:14:13来源:化肥市场千里眼作者:余雷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在俄乌战事持续、欧美制裁不断加码的情况下,国际能源、化肥农产品等各种产品价格大涨,传导到国内,引起了新一轮化肥的涨价潮,而相关部门应对失当才是主要原因:

01 部分化肥产品重启出口

  虽然没有公开的数据,但前期港口积压的磷肥出口已经陆续放行,并且新的集港出口订单也在放行,这无疑加剧了国内供应的紧张,提高了硫磺的需求,形成了磷肥涨价促进硫磺和磷矿石涨价的恶行循环。通过出口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从而实现保供肯定行不通。

尿素和复合肥也有陆续出口的消息。
  国内外巨大的化肥差价,使得出口极具吸引力。在出口政策渐趋宽松的情况下,不排除部分企业提前集港,赌后期放开出口的可能性,从而使得国内的供应雪上加霜。

02 合成氨成为新的出口增长点,硫酸铵、工业氯化铵成为出口主力

  合成氨、工业氯化铵和硫酸铵没有被列入法检范围之内,出口量预计会大幅增长。预计今年中国将从合成氨进口国成为出口大国,加剧了国内氮肥的供应压力。

硫酸铵的大量出口不仅减少了国内氮肥供应,而且推高了硫磺价格。

03 钾肥在大合同机制下一拖再拖

政府始终没有在钾肥的进口上占据主导地位,仍由相关企业在大合同谈判上一拖再拖,造成国内货源供应紧张,价格不断上涨。

04 夏管肥和国家化肥淡季商业储备造成严重的供需错配

  在化肥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不是建立储备的时候,正确的做法是要通过抛储压制价格,但遗憾的是不仅没有及时抛储,反而增加了夏管肥的商业储备。

以上一系列的应对失误叠加国际局势的黑天鹅事件,终于迎来了化肥价格的强势反弹。后市怎么走?取决于应对的手段和时效性:

一、应对手段

最有效的方法是:严控所有的化肥出口,包括硫酸铵和合成氨;立即由政府接管钾肥的进口;释放国家淡季化肥商业储备和取消夏管肥。虽然取消夏管肥可能会使政府信誉受损,但当时招标中有可以提前动用的条款。

二、时效性

  农业季节不等人,一旦错过时间,化肥供应再充足、价格降得再低,也毫无意义。再拖半个月还不出台有效措施,化肥价格上涨将会无解。 

 笔者一再强调仅依靠市场之手,化肥价格必涨无疑,但有形之手是否能发挥主导作用,很难判断:只要决心保,即使国际局势再复杂,也肯定能保得住,但口号式的保,一定会错过保供的机会。 

地缘局势的变化对中国有利和消极的方面:有利于中国的钾肥和能源进口,但乌克兰的农产品产量一定会大幅下降,对中国进口粮食和油料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必须大幅提高国内粮食产量。

(关键字:俄乌冲突 化肥 农产品 价格)

(责任编辑:0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