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多次约谈煤炭、化肥等企业及协会

2022-2-7 8:26:20来源:农资导报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2021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明显上涨,加大下游中小微企业成本压力,影响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一度成为经济运行中的一个突出矛盾。

对此,国家有关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及时采取一系列保供稳价政策措施,促进价格合理回归,缓解下游成本压力,坚决守住民生底线,保障经济平稳运行。

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上年增长8.1%,CPI上涨0.9%,实现了较高增长、较低通胀的优化组合。

——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

一方面,支持大型企业搭建重点行业产业链供需对接平台,用市场化办法引导供应链上下游稳定原材料供应和产销配套协作。

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扩大市场价格浮动范围,真正构建起“能涨能跌”的市场化电价机制,保障电力稳定供应。

另一方面,加强期现货市场联动监管,依法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价格、恶意炒作等违法违规行为,多次约谈煤炭、铁矿石、钢材、铜、铝、化肥等行业重点企业及协会。

出台《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指数行为管理办法》,对部分煤炭价格指数开展评估和合规性审查,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精准投放原油、铜、铝、锌、钾肥等国家储备,及时给过热的市场降温。

对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200亿元,应对农资价格上涨影响。对煤电和供热企业给予缓税、金融等政策支持,缓解发电供热企业阶段性困难。

——坚持健全机制和创新方式相结合。

一方面,加强顶层设计,健全调控机制,出台《关于完善重要民生商品价格调控机制的意见》确立了重要民生商品价格调控的“四梁八柱”。

出台《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根据市场形势适时组织猪肉储备吞吐。

进一步健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适当扩大保障范围,将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纳入保障范围,缩短发放时间。

另一方面,创新思路方式,丰富调控手段,实施供需双向调节,开展常态化监管会商,加强期现货市场联动监管,优化市场预期管理,建立了大宗商品价格调控的基本框架。

特别是5月下旬起,加强铁矿石市场监管调研,持续释放强监管信号,推动铁矿石价格大幅回落;10月中下旬,密集发布重磅信息,积极稳定市场预期,仅用10天左右时间即引导煤炭价格快速回落50%左右。

——坚持系统观念和底线思维相结合。

一方面,加强统筹协调,发挥煤电油气运保障机制作用,从产供储加销全链条各环节协同发力,调整影响能源生产和保供稳价的不合理措施,促进煤炭安全增产增供,推动油气增储上产,提升调峰保供能力,保障化肥生产用煤用电用气供应,扩大化肥铁路优惠运价范围,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

另一方面,增强风险意识,守牢民生底线,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针对部分蔬菜价格一度上涨较多问题,进一步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抓好蔬菜生产和供应,推动价格明显回落。

针对煤炭供应紧张、价格一度大幅上涨问题,明确释放强监管政策信号,全力消除用能缺口隐患,提前做好恶劣天气应对预案,坚决遏制价格不合理上涨。

(关键字:化肥)

(责任编辑:00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