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十年,民营炼化以聚酯为起点,自下而上进行纵向一体化突破,实现从“一滴油”到“一根丝”全产业链布局的同时,也做大和完善了中上游产业布局。进入“十四五”发展新时期,民营炼化瞄准国内“新消费”和“硬科技”发展催生的化工新材料领域,依托上游“大化工”平台提供的丰富“化工原料库“,自上而下布局下游高端化工新材料产业链,开启新一轮成长。
1~10月实现产值1033亿元,浙石化迈入千亿级产值企业
今年以来,浙石化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顺利推进,综合效益不断放大。据统计,2021年1~10月浙石化加工原油2076万吨,实现产值1033亿元。这就意味着,又一个国内民营炼化千亿级产值企业已诞生。
2014年,国务院明确提出“国家规划确定的石化基地炼化一体化项目向社会资本开放”,曾经的垄断行业向全社会打开了大门。浙江舟山绿色石化基地项目应运而生,总投资超2000亿元的浙石化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为世界投资最大单体产业项目,也是迄今国内民营企业投资规模最大的项目。项目建成后,可大幅降低国内相关石化产业的价格,缓解进口依赖,为中下游企业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凭借舟山港口区位优势,舟山绿色石化基地能更有力地赋能长三角乃至长三角腹地。
2019年12月30日该项目的投产,一方面构建了“原油—芳烃(PX)、烯烃—PTA、MEG—聚酯—纺丝—加弹”一体化产业链,实现高质高效的规模化生产,降低产品成本,进一步增强盈利能力,提升总体实力和抗风险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另一方面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我国在芳烃及乙烯产业方面的话语权,带动中下游化工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实现公司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随后浙石化二期在舟山基地于2022年1月12日宣布全面投产。浙石化副总裁郭和宽曾在受访时表示:“二期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推进速度比一期更快。在这个区域,我们还谋划了2.5期,再上两套乙烯裂解装置”。舟山绿色石化基地也将重点围绕三期开发,继续扩大产业规模,不仅做精做强石化中下游产业链,还要把舟山精细化工和宁波新材料联合起来,推动甬舟石化产业一体化。
下一个营收千亿级巨无霸,是它!
近几年是国内大炼化项目集中投产时期,在周期性来临及海外订单转移等因素下的需求推动,出现内生增长,主营收入不断增加,强者恒强,恒力石化、荣盛石化、东方盛虹、桐昆排名均比上年提升。其中恒力石化、荣盛石化市值遥遥领先于其余三家企业。
特别是2020年以来受疫情影响,下游消费市场需求不足是纺织行业面临的一大挑战,化纤行业的景气程度在所难免地出现下滑。聚酯上市公司基本都是大型企业,需要保证装置的连续生产,尽管在某一些时段出现较好的产销率,但整体来看面临较大库存压力。从具体企业情况看,较早实行上下游均衡一体化发展战略的企业,在应对本轮严峻市场形势的过程中,表现出了良好的竞争优势和抗风险能力。
目前正全力推进炼化一体化项目建设的还有盛虹集团。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规模为1600万吨/年炼油、280万吨/年对二甲苯、110万吨/年乙烯等,近日有投资者向东方盛虹董秘提问相关炼化情况,公司回答,春节期间盛虹炼化项目正在做投料试车的准备。据悉,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计划2022年2月进油试车,3月启动炼油二次加工,下半年实现化工装置开工,确保2022年内打通炼化一体化全流程产业链。随着盛虹炼化1600 万吨/年的炼化一体化项目即将投产的靴子落地,这意味东方盛虹即将正式成为国内第三大民营炼化企业。
大手笔进军新材料、新能源领域,掘金“双碳”市场,国内石化龙头东方盛虹迎来业绩大爆发!1月5日晚,东方盛虹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1年全年大幅盈利41亿元—50亿元,比上年同期(追溯调整后)增长435%—552.44%。业绩大幅增长,预示着东方盛虹的重大资产重组已圆满收官。从印染到化纤、再到石油炼化,东方盛虹通过一条自下而上的全产业链之路不断扩张,已逐渐成长为营收超千亿的石化巨头。
不出意外,下一个营收千亿级巨无霸,是它!
(关键字:聚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