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煤炭价格不断下跌影响,国内煤炭企业的利润持续下滑,亏损早成为常事。作为河北省第二大煤炭企业的开滦集团也陷入亏损的泥潭。今年前三季度,开滦集团实现营业收入655.69亿元,净利润为-22.76亿元,亏损金额已经达到公司2013年度审计后净资产、2014年9月末未经审计净资产的10%。开滦集团是在1998年5月由开滦矿务局改制成立,其前身是始建于1878年的开滦煤矿,公司实际控制人为河北省国资委[微博]。目前,开滦集团已建成一个集煤炭生产、洗选加工、煤化工、现代物流、金融服务、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文化旅游、节能环保等多产业并举的大型企业集团。
说起煤炭业的亏损,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山西煤矿。现在,拥有一百多年历史的老牌大矿——开滦煤矿,不幸也深陷亏损之中。倾巢之下无完卵,整个煤炭业不景气,多数煤炭企业难逃厄运。从结构看,开滦煤矿早已经是多元化经营,从下游产业到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电子信息等等,无所不有;但是很显然,这些产业还不足以支撑一个庞大企业的盈利基础。这也暴露了传统产业转型和升级之难。继续等下去等到周期机会,还是转型和升级不停步?这两难境地考验决策者的勇气和魄力。这恐怕也是同类企业遇到的共同难题。
大股东减持超千亿 违规逐利仍需提防
据统计,今年7月以来,A股市场共有947家公司遭到股东减持,减持市值约为1130亿元,其中机构及个人股东减持733.93亿元,高管股东减持395.3亿元。值得注意的是,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成为此轮减持潮中的主力军,210家上市公司遭遇大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减持套现约406.64亿元。然而,在这场声势浩大的减持浪潮下也同样隐藏不少“暗涌”,深交所[微博]网站显示,下半年来,共有21家上市公司股东在减持过程中存在违规行为,而其中发生次数最多的为违规超比例减持。
股东减持是股市中最常见的现象,也是股市正常运行的润滑剂之一。说句老实话,股东如果不套现,总留着那份天文数字般的“身价”干什么?行商逐利,无可厚非;不能一看到大股东减持、高管套现就指责机构和大股东短视,就认定高管的动机不纯,就确定对企业的长期发展不利。但是,减持过程中出现大面积的违规,就不能不引起注意。投资人和监管部门要盯住减持是否违规。而从具体违规的事由来看,主要包括上市公司减持达到5%后在未按规定履行报告及披露义务的情形下,违规继续减持;超比例减持违规;超比例买卖;窗口期减持股票等。其中违规超比例减持行为发生次数最多。
(关键字:煤炭 煤炭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