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中国石油集团2021年领导干部会议召开之际

2021-7-15 10:24:31来源:中国能源报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

处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置身全球能源行业日新月异的演进和挑战,集团公司党组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人才强企工程,锻造兴油报国的一流人才方阵。

贯彻落实“两个一以贯之”,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不断壮大党在经济领域执政骨干和治国理政复合型人才队伍;坚持“干字当头、实字托底、事不避难、力戒浮华”,锻造“政治坚强、本领高强、意志顽强”铁人式干部队伍;坚持“把人力资源作为企业最核心的资产”管理,健全“生聚理用”体制机制,进一步明晰中国石油人才工作的方法和路径,打造三支队伍领军人才……一系列改革牵引持续发力,一幅幅新发展气象不断呈现,一批批各领域优秀人才不断涌现,支撑世界一流的人才引擎愈发强劲。

胸怀国之大者 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铁人式队伍

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必须锻造一支世界一流的干部人才队伍。集团公司党组以时不我待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加快人才强企工作——

一组组数字,见证中国石油人才强企的力度。2020年以来,在不同场合,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戴厚良先后百余次强调和论述人才强企工作,涉及人才理念、体制机制等方方面面;2020年集团公司主动调整、创新方式,实现疫情期间培训工作“不停歇、高质量、全覆盖”,各类网络专题培训班学习总人数达47.3万人,学习人次达827.7万人次……

一个个首次,展示中国石油人才强企的决心。2020年年初,克服疫情影响,通过视频形式,分6场组织60家单位开展新一轮企事业单位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会议,全体党组成员出席首场会议并现场提问出题,戴厚良逐一点评、提出要求。疫情形势好转后,戴厚良亲自安排部署,举办第一期领导本领提升培训班、第一批中国石油国际化后备人才培训班、首届一线生产创新大赛……

一项项荣誉,激发中国石油人才强企的信心。一年多来,中国石油获全国和央企“两优一先”的个人和集体在行业内遥遥领先;近年来,76人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标兵等荣誉,当选人数位于央企前列;在抗击疫情、脱贫攻坚全国表彰中,获奖人数(集体)在兄弟企业中最多;在技能比武、同台竞技中,中国石油员工屡屡脱颖而出……

一个个举措和变化背后,中国石油人才强企的战略方向、发展理念、发展路径、体系构架愈发清晰,蹄疾步稳地推动人才发展工作走向新境界。

明确人才强企的根本原则和发展方向,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不断壮大党在经济领域执政骨干和治国理政复合型人才队伍。

在经济领域为党工作,坚决做党和人民最可信赖的骨干力量,是中国石油始终不渝的追求。在中国石油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表彰大会上,集团公司再次明确指出,要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大力实施人才强企工程,打造堪当时代重任的石油铁军。

“认真落实‘两个一以贯之’,努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 “把党的主张体现在科研工作的全过程”……无论是走访调研,交流座谈,还是表彰先进,集团公司党组都清晰地传递一个信息,坚持把政治素养作为“德”的第一评价标准,要求各级干部全面增强政治能力,在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上下功夫,坚定不移地把中央及公司党组的决策部署、战略意图贯彻到生产经营改革发展的各个方面。

建立健全人才强企的组织架构体系,进一步明确了秉持什么样的人才理念、如何高质量推动人才强企工作等重大议题,持续深化人才工作的价值观和方法论。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力资本是第一资本。一直以来,集团公司党组把人才作为企业最核心的资产去经营和管理,从提升人才价值观念入手,营造人才工作的良好环境。

戴厚良在寰球工程公司、昆仑工程调研时,嘱咐领导干部要把人才作为企业核心价值,大力推进人才强企;在大庆、宁夏、甘肃等地区调研时指出,要把人力资源价值提升作为重要任务,生聚理用,努力打造“三强”高素质专业化队伍。在驻广西地区石油石化企业调研时强调,坚持把人才作为企业发展之基,着力提升人力资源价值。

2020年以来,集团公司多措并举,加快构建完善人才发展体系。聚焦人才发展重点,明确以经营管理、科技研发、操作技能三支队伍领军人才为重点;聚焦人才发展模式,明确提出建立并持续完善“生聚理用”人才工作机制,努力把人才这个企业最核心的资产经营好、管理好,塑造强大的人才竞争力;聚集人力资源质量,多次提出要关注素质提升和人才结构优化转变,全面开展各层次培训及干部选拔任用改革;聚焦主要矛盾,加快培育选拔年轻干部和事业急需人才……

集团公司党组领导率先垂范,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回答了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对待人才等一系列问题,营造了良好的用人导向和发展氛围。

集团公司把纪律作风摆在重要位置,要求各级干部人才队伍真抓实干、担当有为。2020年1月,履新中国石油董事长、党组书记的戴厚良第一次调研就明确提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发扬好的作风、好的传统,职工三班倒、班班见领导,把工作抓实抓细。面对疫情肆虐,集团公司党组要求领导干部第一时间返岗,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带头抗击疫情,坚守岗位、靠前指挥;面对油价暴跌带来的发展困境,要求广大干部冲锋在前,吃苦在前,在实战大考中锤炼作风、检验队伍、考察干部……

面对改革发展创新的艰巨任务,集团公司党组密切关注各级领导干部、人才队伍的思想动态,多次嘱咐要率先转变观念,克服本领恐慌,“手把手”指导重要领域相关工作。在交流座谈时,集团公司党组领导带头分享学习体会,一起探讨企业经营之道,鼓励大家走出去开放办企业,对标行业先进;对于重点亏损企业,党组领导亲自挂牌督战,戴厚良要求相关企业负责人认真学习《摆脱贫困》一书,并要求大家撰写读后感并力行力践;给销售业务相关负责同志赠送阿米巴经营书籍,嘱咐广大销售将士转变理念勇拓市场;叮嘱技能人才保持“匠心”,磨炼“匠艺”,汇聚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的磅礴力量……

对于奋战在抗击疫情、精准扶贫、科研攻关第一线的干部员工,集团公司党组倍加呵护。疫情发生后,多次以视频形式连线中国石油驻鄂企业,嘱咐广大干部员工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深情地说:“百万员工群众,一个都不能落下”;挂念千里之外的海外将士,集团公司党组领导多次打电话、视频连线了解海外员工工作生活状态、防疫情况,要求尽一切努力加快海外员工轮岗调休,通过各种方式丰富海外员工业余生活;在去扶贫点走访时嘱咐,要关心关爱一线扶贫干部,及时帮助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多次嘱咐一定要把科技榜样、石油工匠的故事宣传好、报道好,在全集团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健全体制机制 构建活力竞相迸发的人才强企生态

集团公司党组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做出新部署、提出新要求,为今后一个时期的人力资源工作指明方向。总部精心谋划,推进顶层设计,明确目标要求,一个个方案密集出台;各企业迅速行动,积极推进,加快部署,一项项措施集中落地。在铿锵有力的“人才强企”步履声中,中国石油加快构建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提升人才活力创造力竞争力,为世界一流企业提供高质量人力资源支撑。

加快改革创新,进一步激发人力资源活力。

近两年来,集团公司蹄疾步稳加快改革进程,大刀阔斧实施改革举措,一系列影响深远的改革铺陈开来。通过改革,解决“痛点”,攻坚“难点”,深度激发体制机制活力,促进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薪酬能增能减,最大限度地调动干部员工干事创业的激情与动力。

4月8日,总部组织体系优化调整部署动员会在京举行,引发系统内外高度关注和热烈反响。通过改革,集团公司着力推进价值型总部建设,打造适应公司治理体系的总部机构人才队伍,在总部部门数量和人员减幅达10%~20%的同时,职能更为聚焦,服务更加有力,效率效能得以提升。与此相匹配,积极深化“去行政化改革”,推行企业和领导人员的岗位分级分类管理,促使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增6%以上,多措并举地盘活了人力资源。

撤走“铁交椅”、打破“大锅饭”,这是对干部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的生动诠释。作为集团公司深入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的具体举措之一,干部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已在部分企业稳步推开试点。辽阳石化初步建立“1年末位亮黄牌,2年末位必调整,3年末位必降级”的考评机制。“干得好就激励,干不好就调整”,充分激发领导层成员的创造力,提升企业现代化经营水平。

根据市场化改革方向,集团公司在全面推进用工市场化方面快速落地一系列改革举措。加快建立和实施以劳动合同管理为关键、以岗位管理为基础的市场化用工制度,开展薪酬分配体系市场化改革研究,建立健全按岗位价值、业绩贡献、市场价位决定薪酬的分配政策。人才价值和薪酬标准瞄向市场“双对标”“双匹配”,提升市场竞争力。

健全“生聚理用”,推进人才强企落地。

近两年来,集团公司积极落实和健全“生聚理用”人才工作机制,完善人才强企工程行动方案,特别是为经营管理、科技研发和技能操作三支人才队伍“建梯子、搭台子、优环境”,持续激发人才队伍动力活力,着力提升人才价值贡献,确保支撑和服务高质量发展。

坚持“生才”有道,更新人才观念,持续完善培养开发机制。集团公司加大力度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和培训运行模式,分层分类精准实施人才培养培训,从“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启动“青年科技英才培养工程”;筹备首个集团公司层级的新入职员工培训……一个个“新型”“首期”,为满足产业转型升级、队伍结构优化调整、培育发展新动能需要,提供了坚实的人力资源保障。

坚持“聚才”有力,通过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释放磁场效应。2020年12月,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上,大庆油田选手王言旭摘得一枚宝贵的奖牌。他作为特殊人才被引进,在实践的磨砺中,已经成长为名副其实的“青年焊接工匠”。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制度环境对于优秀人才的磁吸力。近年来,在构建全方位多渠道激励机制,完善多要素参与分配机制的同时,集团公司强化对重点群体精准激励,特殊人才特殊激励,加大物质精神双重激励,进一步增强了人才的归属感、幸福感。

坚持“理才”有方,经营好人力资源,实现人力资本增值。集团公司突出价值创造导向,健全适应不同岗位特点的绩效考核体系,建立人力资源价值增值评估考核机制,科学衡量人才价值贡献。近年来,针对高技能人才的价值创造,创新绩效积分制管理,集团公司技能专家、青海油田采油班长史昆表示:“现在,通过技能竞赛、技改革新、荣誉业绩积分等,员工可以快速实现技能等级晋升。”

坚持“用才”有效,促进各类人才用当其时、人尽其才、才尽其用。35家科研院所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专业技术岗位序列”,近百名中层管理人员放弃行政职务,公开竞聘到专业技术岗位,开辟了科技人才成长的新阶梯。这是集团公司尊重人才成长规律,为不同人才畅通发展道路的硕果之一。目前三支队伍人才成长通道基本架构已经建立,理顺了序列岗位转换和待遇福利匹配关系,构建了各类人才纵向贯通“能上能下”、横向“转换”顺畅有序的通道框架,人才成长真正实现“各行其道”。

立足“高精尖缺”,更加注重人才队伍素质提升和结构优化。

面向企业发展的未来,对标高质量发展需要,“高精尖缺”人才的培养、使用成为我们面临的瓶颈问题,也成为推动人才结构战略性调整、开创人才辈出新局面必须着力解决的难题。

针对年轻干部较缺,干部队伍有序接替和年龄结构优化存在的问题,集团公司坚持“不拘一格降人才”,大胆使用敢担当、善作为、有潜质的优秀年轻人才,同时牢固树立“使用是最好的培养”理念,有针对性地选送年轻干部下基层,在急难险重任务中磨砺实干本领。去年以来,不断加大年轻干部发现培养选拔使用力度,新提拔的党组管理干部中,50岁以下的占比达67%,推动干部队伍年龄结构不断优化。

针对复合型领导干部紧缺情况,集团公司牢牢抓住“关键少数”,提升领导干部一手抓党建和一手抓发展的能力,真正实现从“职务合一”到“职责合一”。2020年以来,加快领导体制优化调整,努力锻造培养能力素质全面的领导干部。

针对面向市场、开拓市场的力度不够力量不足,集团公司打出一套高素质营销人才发展“组合拳”。从“草根达人”中发展营销专家,将优秀基层职业经理人发展成为市场开拓的生力军,加大对一线骨干营销人才的激励力度。在一批市场营销大军中,浙江销售宁波分公司员工聂伟2020年荣获中国石油 “特等劳模”荣誉称号,她1人同时管理福洋、甬一、姚隘3座加油站,创造了3座万吨站和1500万元非油销售收入的佳绩。

针对高科技人才与高质量发展不尽匹配,为切实落实创新第一战略部署,集团公司持续完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激活科技创新的“一池春水”。重奖取得杰出成就和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奖金总额增加了3倍。

针对新兴业务存在的短板和盲区,集团公司明确提出要聚焦“高精尖缺”,着力打造高水平的新兴业务人才队伍。去年以来,分别对加强数字化人才、新能源新材料人才、高端智库人才等方面做出安排部署。

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体制机制的竞争、人才成长环境的竞争。围绕人才这个企业最核心的资产,集团公司用心培育人才、凝聚人才、经营人才、成就人才,持续优化拴心留人的发展环境,让各类人才创造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以一流的人才队伍护航高质量发展。

聚焦三支队伍 打造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引擎

于制度的顶层设计“破题”,从机制的精准有效“落笔”,集团公司以三支队伍建设为重点,加快推动体制改革、提升队伍素质,优化队伍结构,以人才“智高点”抢占发展“制高点”,在世界一流征程中书写了一流人才培育的大篇章。

弘扬企业家精神,锻造在改革管理中勇于担当、冲锋在前的“领头雁”。

作为企业领航掌舵的“主心骨”,应对风险挑战的“第一方阵”,经营管理队伍在一场场关乎企业命运、关乎质量效益的主战场打头阵、站排头。

——攻坚提质增效,他们扑下身子,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带领企业苦练内功、强身健体。

一个个画面诠释着责任与担当。集团公司两级领导班子成员深入基层开展宣讲1.3万余次、调研2.1万余次。独山子石化领导干部出门“带货”,员工在家增产,上下齐心量效齐升;四川销售常态化开展党员干部“挂帮包”活动,实现“千名干部下基层、千座库站促提升”……

——搏击市场潮头,他们甩开膀子,勇于探索,讲述一个个“市在人为”的故事。

面对连年亏损困境,2021年年初,广西销售领导班子实地调研,为各分公司精心绘制“作战图”。4个月奋战,这个曾经的“困难户”,一举取得区外19家成品油销售企业效益增长率第一!

转型赛道上精准“跨界”。昆仑能源推出“昆仑能量站”;山东销售布局新能源汽车市场;青稞面馆方便面、中螺好客螺蛳粉、好客之力功能饮料等自主品牌产品圈了一拨新客……成功“出圈”的背后,是经营管理队伍把握市场、开拓市场能力的不断提升。

——勇挑改革重担,他们迈开步子,勇蹚深水涉险滩,以改革拓展新空间,以创新赢得加速度。

大刀阔斧,动真碰硬。上游油田企业领导讲政治顾大局,积极参与推动矿权流转、优化配置工作,进一步激发了油气勘探开发活力;规划总院取消科级建制,院副总工程师、5名科研处所干部自愿放弃领导职务,竞聘成为院级专家;渤海装备领导挂帅专项小组,牵头负责处僵治困,现场办公督导……

既挂帅又出征、既吹号又冲锋,他们以使命为号角,把责任扛在肩头,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激发出强大凝聚力和战斗力。

发扬科学家精神,聚焦“高精尖缺”,磨砺在科技创新中托举“石油重器”的铸剑者。

今年年初的集团公司工作会上,润滑油公司首席科学家伏喜胜成为2020年度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奖杰出成就奖唯一获得者,戴厚良亲自为其颁奖,体现出中国石油清晰而深刻的价值坐标,即尊重科学家、鼓励科技创新。

事业发展科技先行、技术立企。近年来,在集团公司的精心培育下,引领未来发展的“科技尖刀队”正迅速壮大。

定位“领军”——科研人员实力水平更为高端。

目前,集团公司两院院士方阵达23人,数量居能源企业前列。“最强大脑”队伍还在进一步壮大,今年以来,集团公司相继聘任新能源首席专家、石油工程首席专家、能源研究高级专家、财务管理高级专家等一批高端人才。4月,集团公司以国家高端智库为平台,向62名首批专家颁发聘书,启动智库课题研究。据悉,集团公司高级专家评聘工作也已启动。

高端平台提供成才“沃土”。1个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2个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5个院士工作站、29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流动站)等创新平台,以及两级技术专家赴国外知名高校、国际石油公司和研发中心的出国交流平台等,为培养高端科研人才赋能助力。

着眼“未来”——科研人才培养布局更加前沿。

立足关键核心,矢志提高自主化创新创造。成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领导小组,20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公开张榜纳贤,补齐能源技术装备短板。重大突破捷报频传,旋转导向钻井系统攻关应用取得重大进展,国内首台“一键式”人机交互7000米自动化钻机研制成功……

聚焦引领未来,布局基础超前、颠覆性共性技术研究。瞄准绿色、数字化转型,直属院所成立新能源新材料研究机构,提供专业“练兵场”;组建昆仑数智,为数字化转型储备信息技术人才……瞄准前沿技术,加大基础科学和战略储备基金支持力度,支持直属研究院自主布局原创研究,近年来已形成20项标志性成果。

制度赋能——科研队伍的活力创造力更强迸发。

增设基础研究奖、国家级奖励配套奖金,从工资总额中单列专项用于成果转化创效奖励……近年来,集团公司科技管理系列改革相继出炉,科研人员的活力创造力竞相迸发。

从揭榜挂帅公开选拔项目经理,到成立相关研发机构“筑巢引凤”;从赋予直属院所“三个自主权”,到建立“专业技术岗位序列”,从“石油科学家培育计划”到“青年科技英才培养工程”,从构建创新联合体,到“走出去”汇聚更多智慧……科研人才收获更多政策红利,发挥更大创新能效,获得感、价值感不断提升。

勇跳科技的“泥浆池”,攀爬创新的“好汉坡”。科研人员以“板凳甘坐十年冷”的韧劲和钻劲,潜心铸造着中国石油的“国之利剑”。

发扬工匠精神、劳模精神,聚焦创新实践,打造在岗位奉献中技能报国的生力军。

6月22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第十五届全国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名单揭晓。中国石油2人荣获中华技能大奖,5人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1人获评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个人,成为目前在此项表彰中获奖人数最多的一届。

“高光”时刻的背后,是中国石油多年来对技能人才培养久久为功的系统工程。

中国石油66万操作技能员工,正迎来职业发展的“黄金期”。

一批批技能人才步入成长成才的“快速通道”。

首家在部、省两级完成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双备案,发放全国首本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成立全国首只技能人才创新基金……一系列“首个”,体现出中国石油为技能人才成长护航的力度。

政策加持,激发活力。开展竞赛练兵,分层分级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成为高技能人才成长的“快车道”;推出专项计划,“石油名匠”培养高端技能人才,“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提升技能人才能力素质;搭建平台,集团公司技能专家协会、28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75个集团公司技能专家工作室,为技能人才提供创新创效平台;完善考核评价,创新绩效积分制管理,激发技能人才积极性。

一拨拨技能人才把创新创造写在生产实践大地上。

匠心匠艺成为效益新引擎。集团公司技能专家、吉林油田扶余采油厂创新创效工作站副站长宋成立,在岗位实践中不断提升技能创效水平,其65项成果获国家专利,创造经济效益1300多万元。管道局的职工创新工作室三年创效超15亿元……

通过难题联合攻关、技术巡诊、网上开课“云端问诊”等共建共享,技能创效硕果累累。去年,集团公司组织开展首届一线生产创新大赛,成立1331支创新团队,开展难题攻关近3000项,累计创效30多亿元。

一个个石油名匠跨入“大国工匠”的荣耀行列。

集团公司高技能人才代表辽河油田赵奇峰、西部钻探谭文波、大庆油田刘丽先后走进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媒体见面会,分享石油技能人才成长经历;谭文波、刘丽事迹分别在中央电视台《大国工匠》栏目展播;先后共9人获“中华技能大奖”、179人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匠心筑梦,技创未来。在平凡的岗位上,他们微光聚力,星火燎原,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发掘效益源泉。

一代传承一代,一程接棒一程。当前,集团公司已奔向世界一流征程,肩负时代使命的石油人才队伍将聚力汇智,奋楫前行,凝聚起高质量发展的“源动力”,引领未来,护航远征!

(关键字:中国 石油 之际)

(责任编辑:00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