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阳石化公司扭亏解困调查

2017-7-25 9:48:35来源:中国石油新闻中心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今年上半年,辽阳石化实现盈利226万元,同比减亏12.7亿元。在国内化工市场持续下滑的不利情况下,辽阳石化逆势而上,成为集团公司炼化企业中的“先进生”。

7月12日,辽宁省委书记李希在批示中对辽阳石化做如下评价:“全面深化企业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一举扭转了企业长达10年的亏损,值得充分肯定。”

同样的装置、同样的人,辽阳石化是如何甩掉十年亏损“帽”的?为何能得到地方党委的高度肯定?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深入辽阳石化公司走访调查。

亏损体现在财务账面上,根子却在干部员工思想里

——解放思想,增强危机意识,激发全员干事创业积极性

隆冬腊月,窗外飘着雪花,会议室里的气氛异常热烈。“企业不消灭亏损,亏损就会消灭企业!”在辽阳石化2017年工作思路研讨会上,总经理白雪峰的一席话震动了公司上下。

亏损体现在财务账面上,根子却在干部员工思想里。很多员工一直有“国企不会倒闭”“石油是铁饭碗”的思想,直到2016年公司被国资委列入特困企业名单,不能实现扭亏,企业将面临被关停的危险。面对这一残酷现实,辽化人陷入深深的反思中。

在辽阳石化公司党委开展的“转观念、明责任、抓落实”大讨论中,干部员工结合自身岗位特点提出扭亏解困建议,明晰工作改进目标,逐步扭转了员工混日子的错误思想,危机意识、市场意识、效益意识明显增强,憋在心里那股劲儿也终于找到了释放的出口。

基层员工迸发出干事创业的激情,如同刚点燃的小火苗,需要企业持续添柴加薪。辽阳石化加强绩效考核,员工收入凭贡献,将有限资源更多地向基层关键岗位倾斜。“薪酬机制的激励效果很明显,不同岗位奖金差距由200元拉大到千元以上。”人事处副处长赵为民说。

“王维良获得公司奖励1万元!”炼油厂员工王维良在巡检时发现新氢压缩机存在异常,果断采取措施排除险情,使企业避免了上亿元损失,而他也因此得到重奖。一时间,公司上下查找隐患的积极性大幅提升,上半年整治各类安全问题共1100项,确保生产装置安全平稳运行。

今年4月,辽阳石化机关处室职能进行重新整合,整个中层管理团队也经历了一次大调整,一批有想法、有干劲的年轻骨干得到了施展才能的机会。

干部转作风,员工有激情,辽化人全身心投入企业各项生产经营中。特别是单月盈利情况持续向好极大地提振了队伍士气,公司上下干劲十足,形成了群策群力抓扭亏的良好氛围。

差距有多大,提效空间就有多大

——问题导向,精准发力,全流程管理优化释放最大效能

今年上半年,成品油及部分化工产品价格上涨,抵销原料价格上涨带来的效益损失,市场因素为企业增效约500万元。此外,集团公司给辽阳石化注资减债、资产减值,帮助企业节约了财务费用支出。剔除这些外部因素影响,还有近10亿元减亏是靠企业自身努力得来的。

在白雪峰看来,除了人的主观努力外,要实现扭亏解困还需要对症下药、精准施策。他坦言:“生产不稳定、出血点多、管理粗放等都是造成企业亏损的重要原因。”

装置不会说话,但会在企业管理上留下痕迹。装置能否安稳常满优运行,直接反映管理操作的精细水平。

如果装置发生停车或安全环保事故,所有的努力将功亏一篑。

辽阳石化树立“大平稳产生大效益”的理念,突出生产受控管理,深入研究解决制约装置平稳生产的技术难题。狠抓生产设备管理与现场管理,全面清理装置“跑冒滴漏”问题。上半年,装置运行平稳率达到99.86%,非计划停车同比下降52.7%。

客观辩证地分析企业自身差距可以发现,差距越大,提升的空间就越大。审视自身,辽阳石化还有巨大潜力可挖。

由于一次加工能力和二次加工能力不匹配,辽阳石化的多套化工装置常年低负荷运转。今年年初以来,公司通过外购石脑油、蜡油等原料,将创效装置开满开足。上半年,公司增加俄油加工量26万吨,外购化工原料12.5万吨,累计创效2.4亿元,重整装置加工负荷同比提高40.7%。

同时,围绕“提率、降耗、降费”进行优化生产运行,着力提高技术经济指标和产品收率。半年来,加热炉热效率提升1.5%,节省燃料1万多吨;降低初馏点,芳烃产品收率显著提升;渣油收率从20%降至18.65%……

动力厂空分二车间段长宋强说:“以前管理粗放,两台供氧空压机都开着,上双保险。”这无异于为了保障行驶安全,一脚踩油门,一脚踩刹车。“现在只开一台,装置效益也上来了。”上半年,在装置高负荷前提下,辽阳石化通过优化调整公用工程系统,同比节约燃料1.64万吨,累计增效4664万元。

公司还找准采购和维修等其他“出血点”,积极推进直采、公开招标等措施,上半年降低采购费用6797万元。清退外部市场检维修队伍,日常检维修和土建工程均由内部单位承担,上半年修理费同比下降6922万元。

为了帮助辽阳石化减轻包袱,集团公司给企业注资减债和资产减值,帮助企业减少财务费用支出。炼化板块成立“辽阳石化扭亏解困专项工作组”,深入现场调研指导,确定了六大类50项减亏措施。生产经营部、规划计划部等总部机关有关部门及销售单位在原油配置、成品油优化流向等方面全力支持,帮助辽阳石化做好产销衔接。

在自身努力和集团公司、炼化板块、各部门和兄弟单位的通力协助下,辽阳石化止住“出血点”,向装置平稳优化运行要效益,提升公司精细化管理水平。

以市场之手组织生产,以计划之手调控节奏——以创效为目标,按市场规律办事,增强企业盈利创效能力

“止血”更要“造血”,企业扭亏脱困还要靠扩销增效,全面提升盈利空间。

炼油厂厂长万功远说:“过去我们既不知道市场价格也不知道原料价格,只知道按计划生产。”正是这种埋头干、不看“天气”的工作方式,让企业生产经营背离了市场规律,影响了创效能力。

半年来,辽阳石化的一个显著变化是市场意识和效益意识的增强,充分发挥市场“无形之手”的作用。“公司建立了‘四会’机制,每天测算市场价格变化,预判价格走势,调整装置负荷,倒排生产计划,什么产品效益好就多生产什么,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和销售节奏创造效益。”计划经营处处长史君说。通过年初制定的“二十大”优化措施,辽阳石化上半年增效7.39亿元。

如今,辽阳石化提前预判“天气”,生产经营紧密围绕市场转。去年12月,乙二醇价格上涨,而环氧乙烷价格下滑。掌握这一信息后,公司生产部门立即调整装置加工负荷,多产高价产品,每吨增效400多元。辽阳石化从前是柴油型企业,柴汽比高达6.29,今年通过调整工艺路线,增产航煤和汽油,成功将柴汽比降至3.93。

辽阳石化立足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多生产高标号油品,灵活调节出口策略。今年年初,大量生产低凝柴油保国内供应,3月份天气回暖后,积极安排-10号柴油出口澳大利亚,创效1亿元。

辽阳石化曾是纤维聚酯生产基地,而以BG60为代表的高端膜聚酯可用于LED 手机膜,太阳能背板等,用途范围很广。按照“差异化、特色化、高端化”的思路,辽阳石化积极推进装置转产膜聚酯,并做好质量和市场专项攻关。上半年,高端聚酯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30%,成为创效的龙头产品之一。

此外,辽阳石化还让市场价格来决定液化气做燃料、原料还是商品外销,争取效益最大化,仅此一项,上半年就创效3508万元。

为巩固并扩大扭亏成果,辽阳石化还将继续深化扭亏解困系统工程。俄罗斯原油加工优化增效改造项目正争分夺秒,高效有序推进。“十三五”期间,45万吨/年芳烃联合装置扩能增效改造、30万吨/年聚丙烯等项目也将陆续上马。辽阳石化将积蓄动力,向着跨越式发展的目标昂首迈进。

(关键字:石化 辽阳石化)

(责任编辑:00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