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盛夏时节,世界石油进入伊斯坦布尔时间。
阔别三年,WPC从俄罗斯移师土耳其,全球石油精英再议石油工业发展。不同彼时的“石油盛夏”,全球油市在经历国际油价断崖式下跌并持续低位震荡后,渐入冷冬,石油工业随世界经济复苏乏力而步入低景气周期。
新现实,新挑战。全球能源在愁云惨淡的困境中,却“意外”吹起一缕清洁之风。各大经济体在这个周期里纷纷提出“绿色转型”愿景:欧盟提出,在2030年能源总消费量中可再生能源占比将达27%;美国能源部计划光伏发电到2030年占总电量的20%,2050年前达40%。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年初,全球173个国家制定了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146个国家出台了支持政策。
由黑转绿,这是石油告别黄金时代,最后一声“黄鹤一去不复返”的怅叹?
一个世纪的王冠,一个时代的荣光。石油还没有那么快要摘下冠冕。石油工业不会答应,世界经济也不会答应。绿色转型,只是乏力中的世界经济给石油帝国的一个变革的预告:不胜负荷的世界,需要更健康的能源经济。后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经过反复“盘整”,依然复苏乏力。经济新常态反映到油气领域,笼罩在身的大宗商品光环正在黯淡,石油经历着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身”。
高油价之夏回不去,低油价之冬还将持续,依仗上游的石油公司逆中求生,唯有以变应变,用转型告别石油包打天下的传统业务局面,向更可持续的业务领域转型,寻求更为均衡的产品结构、盈利格局。
绿色是潮流,清洁是趋势。低油价是石油公司谋求转型的通知书。转型,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地球村的绿色需求。即使没有油价低位震荡的持续冲击,石油公司也必须顺应潮流,应时而变。经过新世纪以来的低碳意识、环保主义的“道德化”培养,世界上以低碳为主的绿色转型已经成为基本共识、主流时尚,人们对清洁能源的需求越来越迫切。2015年的巴黎气候大会,主要经济体在多年博弈之后终于确定了全球减排的行动目标。2016年,100多个国家领导人在《巴黎协定》上签字。《巴黎协定》进入实施阶段。作为强力推动世界奔跑了一个多世纪的经济引擎、工业担当,石油产业没有理由不变化,没有借口不调整。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新能源本身。在能源发展清洁化的今天,技术更新加速度前进的未来,“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传统能源的对手在极速前进。风、光、水、核等新能源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突飞猛进,尽管短期内还不能实现经济可靠的替代,但与石油的差距大大缩小。陆上风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近5年已分别下降20%和60%,未来10年将分别下降25%和60%左右,美国能源部预计2020年光伏发电成本可下降到6美分/千瓦时,2030年将下降到3美分/千瓦时,成为最有经济竞争力的发电技术。
改变,刻不容缓;转型,时不我待。低景气周期下,石油公司必须以更加积极的“姿势”主动拥抱绿色转型,在不可逆的绿色潮流中,主动求变,向绿色能源紧密靠拢,从技术、商业模式等方面发力、布局,争取开创下一个高景气周期。
这是留给传统石油公司的新课题,也是留给未来石油工业的新命题。
(关键字:石油 石油公司 绿色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