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国际市场多重因素相互交错 拖累原油反弹步伐

2016-7-21 10:04:34来源:中商网撰写作者:廖美优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一、国际原油市场回顾   

    1.国际原油收盘价涨跌情况(单位:美元/桶)

日期 纽交所 伦交所 影响因素
7月20日 44.94 47.17 周三,虽然美国原油库存连续第九周下滑,但汽油库存和库欣库存的意外增加令油价反弹前景蒙上阴影,同时美元强势上涨也令油价反弹空间受限。 
7月19日 44.65 46.66 周二,全球各地燃油库存的大幅上升加重了市场对供应过剩局面的担忧,投资情绪低落将拖累原油反弹步伐,同时美元重返高位也令油价承压。
7月18日 45.24 46.96 周一,库欣地区库存增加加大了市场对于供应过剩的担忧,而上周汽油和精炼油库存的意外上升仍令投资者感到失望,不过美元涨势的暂时受阻还是限制了油价的下行空间。 
7月15日 45.95 47.61 周五,油价周五延续昨日涨势,录得连续第二周上涨,头号能源消费国美国和中国原油需求展望强劲,对油价形成支撑。 
7月14日 45.68 47.37 周四,周四原油因交易员在昨日大跌之后空头回补而上涨,也得益于美元的走低,在英国央行出乎意料宣布维持利率不变后,英镑大涨。 

    2.2016年原油期货收盘价格走势图

  

二、近期影响国际原油市场的主要因

1、美国原油库存情况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周三发布的报告显示,7月15日当周,美国原油库存下降230万桶,这一降幅与美国石油协会(API)周二报告的一致,但超过标普旗下《普氏能源资讯》调查的分析师预期的125万桶。

报告显示,美国上周汽油库存增加90万桶;馏分油库存下降20万桶。

数据公布后,美国原油期货止跌转涨,纽约商品交易所8月交割的WTI原油期货当前上涨0.45%,至每桶44.85美元。

 

美国经济形势 

当美国劳工部周度数据显示,初请失业金人数接近43年低位时,总是遭到怀疑人士的嘲笑。

但专业分析师们不以为然。高盛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初请失业金人数是衡量经济是否步入衰退或开始逐步复苏的最好指标之一。

其他重要指标包括:汽车零售销售、ISM制造业新订单指数以及密歇根消费者信心指数。
高盛报告中指出,目前这些关键指标喜忧参半,短期经济前景也不明朗。初请失业金人数仍处于多年低点,制造业新增订单回升,但最近汽车销量以及消费者信心明显下滑。

不管怎样,这些指标较为突出是因为他们质量相对较高、更可信且更快速发掘经济增长迹象。

高盛的经济学家们表示,最主要的是,这些最好的指标及时发布,且简单易懂,通过数据就能看出最近对应领域发展态势。
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

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直观反映了每周多少人失去工作,且数据公布的较为频繁。美国政府通过统计每周填写失业金申请表的人数来得出这一数据。

美国劳工部周四(7月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7月9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持平前值,仍接近4月中24.8万人的43年低位,且连续71周低于30万(连续时间为1973年以来最长)—这在美国6月非农就业人数飙升后,成为暗示该国劳动力市场愈加走强的另一迹象。

ISM制造业新订单指数

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公布的制造业新订单指数反映了公民对高价商品如新车、电器、电脑或工业产品的需求水平。
尽管如今制造业仅占美国经济很小一部分,但除非家庭和企业对美国经济有信心,否则他们不太可能会购买昂贵商品。

美国6月ISM制造业指数意外升至15个月高位53.2,显着高于市场预期的51.2,这或表明,美国制造业已经连续第4个月扩张,且扩张步伐有所加快。分项数据来看,新订单指数升至3个月高位57.0,生产指数也回升至3个月高位54.7,就业指数由49.2回升至50.4、暗示制造业可能摆脱了之前连续6个月的就业萎缩。

歇根消费者信心指数为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人员对消费者关于个人财务状况和国家经济状况的看法进行定期调查并进行的相应评估。该指数能直观地反映消费者的想法以及总体消费态势。

上周五(7月15日)美国7月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初值为89.5,创2014年9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密歇根大学消费调查主管Curtin表示,英国脱欧公投之前几乎没有消费者认为会对美国经济造成影响,但是脱欧公投之后,几乎所有消费者,尤其是高收入消费者都提及到脱欧影响。

他指出,当前对于美国经济的担忧有所下滑,美国薪资增速正在增强。个人理财和消费计划都有所增加,预计消费者信心指数将会在7月底或8月有所改善。

他认为,消费者对负面消息的反应非常迅速,而对正面消息反应则有所滞后。

相比之下,一些指标如房屋销售、新屋建设等准确预测未来经济发展道路的乍一看不太可靠。

高盛指出,房地产数据存在一些严重缺陷:他们比许多报告都发布得晚,环比波动率高且被大幅修正。

此外,市场密切关注的就是美国非农就业报告,但却不能预测未来美国经济走势。所以6月份28.7万的新增非农就业人数和5月份的1.1万人也未能真正体现经济具体发展态势。经济领先指标也是如此。

所谓的经济领先指标根据10项用以预测近期经济走向的重要经济数据加权平均得出。高盛的经济学家们在报告中表示,多年来这一综合性指标也未能预测经济衰退或是发现任何下滑迹象。

世界经济形势

目前,全球经济与石油、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联系紧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似乎成了衡量全球经济是否进入通胀期的“晴雨表”;再加上全球经济处于美联储加息、欧债危机、英国脱欧等风口浪尖的敏感期,呈现出较大的不确定性,不仅让人对下半年全球经济通胀预期难以做出准确判断

但在笔者看来,无论当前全球经济走势多么变幻莫测,但经济缓慢复苏应是大概率事件;受经济复苏驱动,全球经济通胀预期升温亦无多大悬念。笔者这么说,主要基于三方面考虑

从全球经济形势看,近年欧美、日本等经济发达体,经济增长降到较低水平,为恢复经济必然会采取宽松货币刺激政策。最近,IMF已将全球2016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3.2%,世界大多数经济发达体经济增长率基本处于1%--4%之间,如美国的增速为2.4%,与去年持平;欧元区增长持续放缓,今年增长为1.5%;日本增长和通胀均弱于预期,经济增速预计为0.5%。
最新《世界经济展望》预测亚洲、拉美等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今年经济将继续温和增长,增速预计为4.1%。如中国今年经济增长可能会下降至6.5%,2017年更将放缓至6.2%。经济如此低增长态势,对各国就业增长、财政收入等方面带来严巨大压力,为走出经济低迷局势,各国注定会实施宽松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而改变就业和财政收入不利现状;

如英国脱欧后,欧洲成为令全球瞩目的新的风险点,令欧元区央行可能谨慎推出进一步的防御性货币宽松措施。据近期欧央行披露数据,其基础货币规模已经突破2万亿欧元,而2014年底这一数字仅为1.19万亿。

此外,下半年,美联储下半年进行1至2次加息应属可行范围,会引各国资本尤其是新兴经济体资本外流;各国为弥补国内流动性紧缺,以及保持经济增长需要,必将实施降准、增发货币等宽松货币政策。日本央行于今年年1月超预期实施负利率政策,激进宽松的货币政策虽带来了经济复苏,但同时也推高了通胀回升。

而中国虽然目前CPI较低,基本维护在2水平上下,但如果美联储加息,下半年中国央行进行1至2次降准亦有可能,也会推动通胀水平升高,预计处于2%至3%之间的温和通胀型非常可能。显然,目前全球经济一直笼罩在美联储加息而导致通胀指数升高的阴影里。

从国际各类大宗商品看,价格已降至最低点,尤其原油价格跌破每桶40美元,若再往下跌,会使全世界能源输出国经济降至冰点。一方面能源产出国为防止价格继续下滑,会采取限产来维护价格稳定,另一方面,能源价格继续低迷对世界经济增长不利,价格筑底后下半年可能会出现反弹。

显然,今年下半年,随着石油价格回暖,会拉动全球物价上涨,因为石油关系到航空运输、石化、汽车、电力等等, 使得2016年成为全球通货膨胀的元年。据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2016年以来,多数国际大宗商品,都在今年1月份价位落底之后,最近3个月都有2~3成不同程度的上涨。 另外有色金属亦上涨了2.86%,其中周又以黄金、锂铝、银的涨幅比较大;且受此影响,后期钢铁、煤炭、石化、医药等,也都有走强的条件。

从财政情况看,全球发达经济体及新兴市场国家大都倾向积极财政政策,甚至于实施赤字财政政策,在刺激经济增长同时,也推升了通胀预期。如近两年来,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的财政货币双宽松政策立场更受支持。

据最近公布的相关资料,今年3-4季度欧元区有望继续保持2.0%左右的GDP增速,因为今年6月开始,欧央行货币宽松力度加码,主要是对3月已公布宽松措施的落实;同时,2016年财政宽松力度有望加码,预计下半年通胀CPI同比增速将维持在1%,全年CPI同比增长约0.3%。

而且,英国脱欧冲击整体性,财政支持力度可能增加:一方面,英国脱欧令欧元区内部矛盾激化,财政扩张能力受限的高杠杆国家将寻求更多财政支持;另一方面,脱欧事件引发的短期避险情绪可能导致资本外流。为应对脱欧对欧盟整体性的冲击,德、法等主要国家可能被迫同意向高杠杆国家提供更多财政支持,欧元区整体财政政策有望偏向扩张。

而且,美国4月CPI环比上涨0.4%,创下2013年2月以来的最快增速,因5月份以来能源商品及交通运输类价格仍在上涨,而进口价格指数环比大涨1.4%,所以美国通胀在持续回升。亚洲的日本赤字不断增长,日本的国债已是GDP的240%,预算赤字还在不断地扩大,预计2016年的赤字可能达到GDP的50%,意在刺激经济增长,通胀也会进一步加剧;

中国政府2016年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并加大力度,计划2016年中国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约3%,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其推升CPI上涨的效应预计在下半年显现。这一切都表明,由积极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增长带来的潜在通胀预期升温必成水到渠成之事。

 

三、后市预测

本周WTI原油价格在44.65-45.95美元/桶,布伦特原油价格在46.66-47.61美元/桶左右震荡。本周国际市场多重因素相互交错,首先周四原油因交易员在昨日大跌之后空头回补而上涨,也得益于美元的走低,在英国央行出乎意料宣布维持利率不变后,英镑大涨。美元的走低使得以美元定价的原油对其他货币的持有者更有吸引力。而接下来油价周五延续昨日涨势,录得连续第二周上涨,头号能源消费国美国和中国原油需求展望强劲,对油价形成支撑。截止本周三(7月20日) WTI原油收涨0.29美元,或0.65%,报44.94美元/桶,布伦特原油9月期货周三收涨0.51美元,或1.09%,报47.17美元/桶。进入6月份后,原油一直处于45-52美元/桶的价格区间内震荡盘整,截止目前全球各地燃油库存的大幅上升加重了市场对供应过剩局面的担忧,投资情绪低落将拖累原油反弹步伐,同时美元重返高位也令油价承压,重重利空下,预计短期内原油反弹之路乏力,下行压力增加。
 

(关键字:供应过剩 原油价格 美元 原油库存)

(责任编辑:0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