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炼油进入“6亿吨时代”

2013-8-13 9:45:47来源:中国石化报炼化周刊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编者按:用“突飞猛进”来形容我国炼油产业近十年来的发展速度再合适不过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炼油年产能只有十几万吨,2012年发展到5.75亿吨,各方报告纷纷指出2013年这一数字将突破6亿吨。中国炼油工业跑步进入“6亿吨时代”,速度彰显着规模的庞大,但也暗含着过剩的隐忧,改进工艺、提升质量、完善布局等问题日渐突出。

近日,BP公司发布的2013年《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指出,2012年我国炼厂新增产量为31.2万桶/天,同期全球原油加工增长量为48万桶/天,这意味着全球每新增100桶原油加工量,就有65桶来自中国。

《2012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称,去年(2012年)我国炼油能力达到5.75亿吨/年,预计2013年新增炼油能力3950万吨,这意味着我国的总炼油能力今年超6亿吨。

从“小茶壶”到大炼油

新世纪以来,我国炼油工业借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紧调整的东风,通过改革扩建和新建相结合,总体规模迅速扩大。

2009年我国的原油一次加工能力由2000年的2.76亿吨猛增至4.77亿吨,激增了72.8%,稳居世界第二。

进入“十二五”后,我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增速放缓,但增长依然强劲。2011年我国原油年一次加工能力达到5.4亿吨,2012年达到5.75亿吨,今年突破6亿吨无悬念。

专家预计,如果目前在建、拟建和规划中的炼油项目如全部建成,2015年底我国炼油能力达到7亿吨。

在炼油产能快速增长的同时,通过多年规模化、一体化和集约化发展,我国炼油工业也逐渐由大做强。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已分别成为世界第二和世界第五大炼油公司。

中国石化已初步形成环渤海湾、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三大炼厂集群11个千万吨级炼油生产基地,中国石油已形成八大千万吨级炼油生产基地,中国海油的炼油能力接近3000万吨/年。

截至2012年底,我国形成了20多个千万吨级炼油基地,合计炼油能力2.8亿吨,拿下炼油总产能半壁江山。其中,镇海石化、茂名石化等跻身“2000万吨/年世界炼厂俱乐部”。

市场需求刺激产能建设

我国炼油规模追逐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脚步。

2000年~2011年,我国GDP增长率均在8%以上,2007年时一度达到14.2%。伴随着经济的增长,能源消耗也在不断增加,原油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

数据显示,2000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为33.8%,2009年超过50%的警戒线,2012年上升到57.8%。这其间,带动我国石油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是交通运输业、石化工业、商业,以及农业。

在石油需求井喷式的增长背景下,三大石油公司义不容辞地承担了保供义务,纷纷新建和扩建炼油装置。

2006年,国家发改委对海南炼化的审批通过,我国大规模改扩建炼油产能的时代拉开序幕。此后,大连石化、青岛炼化、惠州炼化等千万吨级的炼油厂相继投产。

“整体看来,‘十一五’是我国炼能的投资高峰,年均增长率超过10%。”安迅思息旺能源成品油分析师李莉说,“十一五”期间的产能扩充,大大缓解了前期的油品短缺矛盾特别是柴油出现长期供不应求的局面。

在快速增长的油品需求刺激下,山东和东北地区的地方炼厂也遍地开花,“中国经济急速发展,石油需求不断上升,是我国炼油工业迅猛发展的前提。”专家表示,“炼油企业为了抢占市场而不断加快产业布局,逐渐扩大规模,这对炼能扩张也产生了很大程度的影响。”

“从近几年和未来几年新建、改扩建的炼厂分布来看,几大石油公司按照沿海、沿江、市场消费地和原油进口通道的原则布局自己的炼化项目。”李莉说,“同时,以山东为代表的地方炼厂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成品油市场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竞争主体也越来越多元化。”

是否有过剩之忧?

在中国炼油产能突飞猛进之时,世界炼油工业并不争气。由于世界经济实际增长低于预期,总体对石油的需求出现下降,受此影响,不少地区炼油产能下滑。2012年世界炼油能力利用率为77.5%,较2011年下降3.7个百分点,闲置产能近1/4。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从2010年开始,我国的油品需求增势放缓,国内的油品供需形势由偏紧转为宽松。

2012年我国成品油产量2.82亿吨,成品油表观消费量2.77亿吨,略呈供过于求局面,全年成品油净出口507万吨。

专家表示:“随着近几年一大批新建或改扩建项目的上马,成品油供需差有可能继续扩大,如果2015年我国年炼油能力超7亿吨,那么过剩势头将进一步显现。”

不过,也有专家认为,现在说炼油产能过剩为时过早,“规划中的炼油项目并不一定就能实现,眼下短期的供应过剩,仅仅是阶段性和区域性过剩,随着世界经济的恢复,这些产能都可以被消化掉,而且保留一定的炼油能力是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保证,对季节性需求和灾难性需求都起到一定的缓冲调节作用”。

中长期看,在油品需求增长同时相应增加必要的炼油能力是应该的。但如果新建或者改扩建项目不加以必要调控,不重视布局的合理优化,就可能因短时间内投产过分集中和密集而出现中短期能力过剩现象,从而影响资源的优化配置,造成浪费。

李莉认为:“从全局出发,加强炼油投资项目的科学决策和宏观调控,控制适当的投资和投产节奏十分必要,而且必须实施淘汰落后产能,进一步提升我国炼油工业的质量。”

(关键字:原油加工 炼油工业)

(责任编辑:00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