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油企海外产量运回国内不足1/10

导读: 虽有长足进步,但中国石油公司海外并购的专业能力和在海外担任作业者的能力仍是短板。
关键字: 四大油企 产量

海外油气并购20年

虽有长足进步,但中国石油公司海外并购的专业能力和在海外担任作业者的能力仍是短板

1993年,中海油花了1600万美元,从美国阿科国际油气公司买下其印尼马六甲区块32.58%的权益,一举成为该区块的最大股东,这也标志着中国三大油公司海外收购大幕徐徐开启。弹指之间,中国石油公司的海外发展已历20个年头。

1998年到2001年期间,中国的石油公司海外并购达到第一次高峰,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国际油价最低跌到10美元/桶上下,外国油气公司调整战略,出售资产,中海油就是在此背景下,从西班牙Repsol、日本、美国三家公司手中购买了位于印尼苏门答腊的油气区块,该地区也成为中海油最大的海外基地。中石油亦是在此期间,不断在原苏丹地区深耕细作,令其成为中国海外石油开发的重要基地。

2008年金融危机波及全球,中国的石油公司迎来了第二次海外并购高峰。这次,政府释放出了明确的鼓励信号。成立于当年的中国国家能源局,在年初召开的第一次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境外油气领域的资产并购。

当年7月,WTI油价创下每桶147美元的历史纪录,三个月后又跌去过半,至10月底跌至60多美元/桶,随后金融危机袭来,国际石油公司剥离“尾巴资产”应对,但中国公司的收购思路已悄然转变。

走向多元化

中国公司不再满足于收购区块,享有部分权益,而是将目光转向了直接的公司并购。收购金额则加速上升,从最初的几千万到现今的几十亿、上百亿美元的收购,令世界震惊。

根据中石油发布的《2011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在2011年全球油气并购市场交易金额同比下降逾三成的情况下,中国公司的海外并购金额高达200亿美元,其中中石化连续第二年并购金额超过100亿美元。中海油于今年7月23日宣布的加拿大尼克森收购案,金额更是高达151亿美元(不含43亿美元债务承担)。

从传统油气资源,再到非常规的油砂、页岩气,中国的石油公司的收购路径也在改变。根据中石油的油气报告,2011年,中国公司收购的页岩气、油砂等非常规项目以及深海资产,占总收购金额的七成以上。地区也由传统油气资源集中的北非、中亚、南美,转向北美和亚太地区。

1993年,中国从石油净出口国变成净进口国,此后中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也越来越高,目前已接近60%。但中国的海外寻油路从一开始就充满坎坷,因为好的油田区块已被国际石油巨头们瓜分完毕,中国的石油公司们只能深入到非洲、中东等自然条件、政治环境险恶的地区当中去。

曾经的海外开发典范苏丹项目,2009年前后,由于安全和边界争端,迫使包括中国公司在内的多国石油公司推迟对该地区的投资,原油产量出现下降。中海油经济能源研究院战略室主任单联文告诉记者,去年南北苏丹分裂,使中石油蒙受的权益油损失在4000万吨左右。

想寻找政治稳定、自然条件好的常规油气资源实非易事,加上某些资源国为保护自己的利益,提出非常苛刻的条件,使得外国公司微利或无利可图。与此同时,油价进入下行周期后,国际石油公司纷纷出售投入高、回报率波动大的非常规油气资产。而中国公司基于对未来油价的高预期,乘机大举购进非常规油气资产。

根据最新研究,到2020年,全球原油净增量将达到1760多万桶/天,全球一旦出现原油供大于求的局面,未来的国际油价可能长期徘徊在70美元-80美元/桶的区间,这一预测对于中国公司2010年以后高价买入的非常规油气资产而言,是一个很大的风险。

(责任编辑:01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