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占款大幅下降 降准渐行渐近

导读: 三季度到期央票和正回购数量大幅减少,若延续使用逆回购操作来调节流动性,市场预期和资金成本均无法得到改善,降低准备金率或已近在咫尺。
关键字: 外汇 降准

[导读]三季度到期央票和正回购数量大幅减少,若延续使用逆回购操作来调节流动性,市场预期和资金成本均无法得到改善,降低准备金率或已近在咫尺

随着经济增长放缓、资金状况逐渐趋紧、外汇占款和通胀的压力大幅减弱,市场对降低准备金率的预期再度升温。

7月30日到8月3日当周,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再度进行了580亿元的逆回购,但较之当周1450亿元的逆回购到期,央行净投放资金力度明显减弱。此举,一度引发市场的关于降准窗口临近的诸多猜测。

此前,许多人曾经预测,央行可能在7月降准,但央行并未出手。在7月间,央行通过逆回购向市场注入接近5000亿元的巨量资金,以缓解市场资金紧张的状况。

央行此举无论从规模还是频率来看,均属罕见。因此,有分析人士指出,央行在连续降息后,不希望政策动作过快影响市场预期,但逆回购仅为过渡之举,降准时机实际上已经成熟。

“央行操作力度减弱,但逆回购到期量仍十分庞大,这也许意味着降准即将来临。”某国有银行债券交易员对财新记者表示。

他认为,央行当前维持市场资金面宽松的意图十分明显,如果通过逆回购注入的流动性减少,必然意味着将在其他地方补齐。

“现在最可能的就是降准了,毕竟市场已经预期很久,央行也没理由不这样做了。”该交易员称。

期待降准

今年二季度以来,市场对于央行大幅度降准的预期就没有消失过,因为国内经济数据愈发疲软,通胀却已见顶回落,6月CPI更是跌至2.2%,创下29个月以来的新低。

与此同时,人民币贬值和资金外流的种种迹象,也使得外汇占款出现大幅度的下滑。

央行数据显示,6月新增外汇占款,仅为490.85亿元,远远低于以往千亿的水平。

然而,面对这种状况,央行除了在5月降准一次,存款准备金率就再没有下调过。即使在市场资金面较为紧张的情况下,央行也仅仅是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的方式来为市场解压。

对此,分析人士认为,央行政策宽松基调虽已确定,但并不愿意让政策显得过于“激进”。鉴于6月和7月连续两次降息,央行在7月暂时放缓步伐。

不过,考虑到经常项目顺差下降、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已经出现扭转,外汇流入速度放缓的趋势短期内很难发生变化,在此种情境下,调低存款准备金率仍是必要之举。

摩根大通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朱海斌看来,央行下半年降准次数可能达到三次。“如果今年外汇占款下来很快,银行要维持M2的稳定增长,那调低两次到三次的存款准备金率是必需的。这是中性略偏松的概念,并不完全是货币政策宽松的表现。”朱海斌称。

他认为,7月大规模的逆回购仅仅是央行在为自己争取时间,央行在通过这种方式来选择一个它认为更合适的降低准备金率时点,而这个时间窗口马上就会来临。

虽然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也可以向市场“输血”,不过,逆回购对流动性释放的锁定时间较短,央行即使频繁操作,市场也认为此信号并不强烈。而这很可能让资金价格无法顺利下行。

正是基于此种逻辑,市场对下半年政策宽松仍存在较为强烈的预期,而多数的预测集中于两次到三次降准和一次降息。而市场判断的降准时点,则主要集中于7月宏观数据公布前后。

“央行可能考虑到7月已经降了一次息,所以不想政策出现得太过频繁。”平安证券固定收益事业部研究主管石磊称。

在他看来,逆回购无法替代降低存准,尽管二者同样都是向市场中释放流动性,但对于市场预期的影响是不一样的,释放的信号力度差别较大。“其实现在继续降息的空间已经不大了,所以存准的确有下降的必要。”

海通证券高级分析师陈勇认为,政策按兵不动也有部分原因是央行喜欢反预期操作,“市场都预期降准的时候,央行反而迟迟不动”。

此外,对于通胀趋势判断的分歧,也可能是造成政策步伐缓慢的重要原因。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刘利刚认为,央行对于通胀的担忧并未彻底消除,通过降准释放流动性,是否会在未来重新带来通胀风险,仍然是央行的顾虑之一。

目前,国际油价虽然从上半年的高位大幅回落,但WTI原油期货价格仍然维持在每桶90美元附近。而美国干旱造成的农作物大面积减产,也令农产品价格扶摇直上,部分品种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内涨幅达到30%-50%。考虑到能源和食品在国内消费者价格指数中的占比,通胀的确存在反复的风险。

不过,在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看来,虽然在6月和7月连续降息之后,名义利率已经降至历史较低水平,但是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持续通缩,而且回落的速度超过了名义利率的下降速度,导致实际贷款利率仍位于较高水平,这不利于私人部门投资的恢复。因此,下半年继续下调基准利率的可能性仍然较大。

彭文生也预计,随着外汇占款的大幅下降,央行仍可能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二到三次。

“触发器”

对货币政策而言,如何保证基准利率的变化顺利传递出去,是影响政策效果的最重要环节。

从目前的银行间市场资金状况来看,资金紧张的情况仍未彻底得到缓解。在外汇占款增长疲弱的背景下,央行频繁使用逆回购以及央票的停发,反而使央票到期量的信号大为减弱。

截止到7月31日,银行间回购7天加权平均利率,仍维持在3.35%附近,考虑到三季度市场资金面十分紧张,如果降准未能如约来临,资金价格可能会出现反弹。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央行此次政策调整意在扭转经济下滑的势头,但并不是要使经济实现“V型”反转,尽管政策的推出会不断加码,但力度会偏柔和。

不过,随着“稳增长”项目的加快推出,未来对银行资金的需求趋增,这将成为倒逼央行降准的主要原因。

同时,未来到期的央票和正回购数量也较少,若依旧延续用逆回购操作来调节流动性,那么短期资金成本仍将会维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

渣打银行大中华区研究主管王志浩看来,未来存准下调的幅度将决定资金市场的整体表现,如果要拉低市场利率,促进经济增长,仅仅依靠逆回购拍卖是无法实现的。

王志浩预测,在存准下调三次的情境下,到今年年底,7天期回购的利率可能从6月时的均值3.1%降至2.0%。而如果央行只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一次或两次,7天期回购利率可能逐步回到并保持在2.5%以上。

平安证券固定收益事业部研究主管石磊则表示,当前资金市场状况并不是十分宽松,通过降准为资金市场减压是必要之举。

“目前资金外流主要受到欧债危机进一步恶化影响,即使中国经济真的在三季度见底企稳,这种国际收支盈余的趋势性下降也不会就出现扭转。”石磊对财新记者称。

石磊判断,年内外汇占款量会远远低于去年,而这也意味着,央行全年需要通过降准释放1万亿元到1.5万亿元的流动性,如果按照4000亿元的规模计算,全年降准次数可能在三次到四次,考虑到上半年已经降准两次,因此,下半年仍可能有两次降准的机会。

(责任编辑:01070)